细化“想想做做”,有效开展物理小实验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o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有“想想做做”栏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甚至置之不理。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共设有“想想做做”42处,数量之多可见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的开展小实验教学。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想想做做”是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有效补充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认知的特点,他们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接受起来也比较吃力,实验教学则直观的帮助他们进行记忆和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由于实验安全性、实验规范性以及实验器材的限制,有些实验根本无法进行。特别是农村学校受到实验器材影响,(有些器材损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有些陈旧老化。)能做的实验也是屈指可数。此时,“想想做做”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想想做做”中的实验器材简单,易于寻找,实验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实验效果明显,有效的弥补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不足。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满足了他们急切参与实验的心情,在兴奋中享受实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起他们探索物理奥秘的欲望。
  二、“想想做做”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物理又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有的又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喜欢上物理,学好物理。教材也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才安排了那么多的“想想做做”。因此,进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在实验中使学生真真切切地观察实验现象与已知日常经验的不同,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例如:在《科学之旅》一节的“想想做做”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小实验。“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他们往往认为用放大镜看东西总是放大的,但从实验中发现却不是这样的。用放大镜看近处书本上的字是放大的,而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并且还是倒立的。“乒乓球会下落吗?”学生按先前的认知水平认为松手后乒乓球会掉下来,用力吹会掉得更快。实验后,惊奇地发现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完全颠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了他们认知上的冲突,打破了思维定势,激发起探索求知的兴趣。像这样的“想想做做”小实验在八年级教材就有30处,这些小实验对刚刚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新鲜而又神秘,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好时机。
  三、“想想做做”是引入新课的有效铺垫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每天都经历,却感受不到,通过“想想做做”小实验使生活走向物理,自然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做很好的铺垫。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在透明的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使酒精清晰可见,排尽塑料袋中空气,用橡皮筋扎好袋口,学生清晰地看到只有液态的酒精,将装有酒精一角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就像变魔术一样,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塑料袋迅速鼓了起来,酒精不见了,拿出塑料袋,酒精又回来了。学生感到很神奇,引发了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为新课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初中物理教材中有15处“想想做做”是为了导入新课而设计的。
  四、“想想做做”是物理知识的有效理解和巩固
  有些物理规律很不容易理解,靠学生机械的记忆,学生也不能灵活应用。“想想做做”通过小实验直观地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内在规律特点,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时,学生观察了真实的相机后,对成立倒立缩小的实像很是费解。这时教师利用“想想做做”让学生自制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的距离,在模型相机的半透明薄膜上,清晰地呈现了明亮室外景物的像,学生豁然开朗,较容易的理解了照相機的成像特点。通过改变相机距离景物的远近,调整暗箱的长短,成清晰的像。学生对照远景和近景时如何调整相机的镜头这一难点知识有了切身的体验,有效地指导解决了照相机具体应用的相关类型习题。再如:“纸锅烧水”小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水沸腾的特点的认识,加深了对沸点知识的理解。
  五、“想想做做”是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素养有效沃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进行“想想做做”实验前学生都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亲自动手操作或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在与他人合作实验,讨论交流中分析得出相应结论,运用到实际的物理学习中。由于小实验几乎每节课都有,一系列的探究程序,在天长日久中就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进而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日积月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合理进行猜想假设,能运用实验解决问题和困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想想做做”栏目为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提供了载体平台,是科学素养培养的肥沃土壤。
  总之,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认识到“想想做做”的重要作用,从细微处入手,将小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开展有效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科学探究素养,才能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住房是人们生话的必需品,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拥有个栖身之所是实现安居乐业的第一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不仅是解决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建设和谐
随着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小型制鞋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为求得生存与发展,中小型制鞋企业不仅要通过信息化开展自主产品设计,还要充分利用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检查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很好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前预习方法 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  在大力提倡数学教学新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课前预习已
在单元整组教学中,无论是单课学习还是分塊学习,都要注意单元主题的充分利用,在语文的学习中要把学生前期自学引导到单元主题的范畴内,让合作准备阶段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为提升语文素养服务。那么到底怎样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不成功,开头五分钟。”所以说成功的导入对整节课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达成“情感、态度
[摘 要]数学教学和数学工作者讨论最多的便是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开发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宽和解题速度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主要手段有: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定理的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多用逆定理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反证法的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逆向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逆向思维能
每到夜晚,深邃的夜空,繁星满天。在遥远的北方天空,有一颗好像不升不落固定不动的星。它位于地球的北极的正上方,都叫他北极星。从古到今,人们就有看星星计时辰,观北斗辨方向的习惯,俗话说:“找到北极星,方向自然明”等说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地轴北极指着北极星”的实验,弄清北极星高掛北天的秘密。  实验原理  找准北极星的位置,用观星支架对准北极星,根据三点成一线的原理画出这条直线,这条直线的北端就是
品牌权益成为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从消费者感知的视角出发,研究品牌权益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表现,梳理了品牌权益的消费者感知要素,并研究品牌权益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