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艳收藏到时装新宠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曾祖母让张信哲结缘织绣
  《我是歌手》第四季依然很火。入行近30年的“情歌王子”张信哲参赛后一路备受赞誉,最终获得亚军。歌唱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物,资历超过25年,堪称资深藏家。其藏品门类繁多,广为人知的正是清代织绣。
  就在去年夏天,张信哲向台北历史博物馆借出70件清代女性宫廷服饰与嘉庆皇帝曾穿过的龙袍,并亲自担任策展人。他以时尚设计的观点来呈现,让每件服饰跟历史串联成美丽的故事。他认为清代天子帝后的服饰绣工繁琐细腻,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便将展名取为“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有着如此专业学识的哲哥笑说看《甄嬛传》时忙挑错,因此常常不专心。


  谈及与织绣的结缘,文笔极好的张信哲写道:“织绣的收藏牵引着我童年一段小小的依恋,那是我与近百岁的外曾祖母之间一段纯净、简单却无法割舍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外曾祖母总是盘发并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式衣褂,“直到她离开以后,外婆整理她留下的衣物,我才惊见她花样的青春岁月。原来这么无法再生的美感比我想象中的更精彩。我终于能了解,她原来早把她对青春、爱情、家庭,以及未来的梦想,一针一针地绣成了美丽的衣裳。穿上这身华服,她张扬她的美丽,像朵刚摘下的花蕾,散尽芬芳,奢侈地挥霍属于她的幸福。踩着她自己绣的蝴蝶的小鞋,她可以跟着她爱的人飞过全世界,而这双鞋也带着我重新走入织绣的精彩世界。于是我也开始收集所有这种美丽的祝福,并且从中得到许多快乐。”
  张信哲收藏古董织绣,最初是从闽南地区的服饰开始,后来慢慢扩大到中国各地的民族款式,最后才是清宫服饰。而他近年几次拍卖的织绣藏品,大多是以清宫服饰为主。张信哲虽不能因歌手身份影响拍品价格,却着实提高了古董织绣在内地收藏圈的传知度。
  在2014年岁末的北京保利秋拍上,张信哲就拿出上百件织绣藏品组成专拍。最贵一件是清乾隆蓝色绸平金银绣云龙纹龙袍,以人民币184万元成交。龙袍虽贵,却不是张信哲最专注的服饰类别。他更钟情于生活类型的女式服装。“龙袍一类的官家服饰,变化不大。尤其是在那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生活类的女装,因为没有太多限制,反倒会看到更多自由发挥的设计。女性的爱美天性在这些服饰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阿哲最爱 绝美女式绣裳
  在张信哲2011年的北京永乐个人织绣专场上,好多件女式古董衣绽放芳华。艳压全场的是一件喜气洋洋的清道光大红袍,以41.4万元拔得头筹。真不知当年是哪一位倾国倾城的后宫妃嫔有这般厚福,能穿上如此盛装去出席庆典活动。那个她,一定曾是众人眼中最美丽的红人儿。
  这件红缎绣八团喜相逢花卉纹宫廷吉服袍,面上用五彩丝线绣制“喜相逢”花卉纹八团。这八朵团花分别是胸前三朵,背后三朵,两肩各一朵。每团以一朵绽放的牡丹为中心,以蝴蝶上下盘旋相戏为主景,四周花卉环绕。团花之间饰彩蝶、灵芝、兰花、菊花等,构图奔放热烈,绣工细腻入微。前后摆绣海水江崖纹,丰腴的牡丹花朵朵点缀其间。领、袖、襟边缘装饰花蝶纹绦边,繁花似锦,写实逼真,几乎不露底色。
  若仔细琢磨其绣工,则采用了打籽、接针、松针、掺针、抢针、套针等多种技法,绣线斑斓,饱含丝光,精美之极。而其宽大夸张的马蹄袖口,正是清道光时期皇家服饰独特的标志。啧啧,十足的绚丽繁复,十足的华美高贵,不愧为大清帝国的皇家巾帼风范。
  同场中,另一件晚清时期的贵族女眷服饰,好一个端庄雅致。虽不是宫廷衣裳,仍拍得21.28万元。这件女褂,石青色缎为面,上绣人物地景纹。所谓“地景”,就是地面上的各种景观,譬如小桥流水、譬如亭台楼阁、譬如山石花果;这里的“人物”,妇女与童子置身世外桃源般的玲珑美景,手中拿着灵芝、宝盒、鲜果等,悠哉乐哉。在这一派祥和中,彩蝶与蝙蝠,翩翩起舞,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幸福。
  领口处的四合如意云肩,是这件老衣的一大看点。云肩,也叫披肩,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围巾。这一肩锦绣,以湖色缎绣“荷塘月色”,方寸之内把荷花莲叶间的对虾、螃蟹和青蛙,绣得栩栩如生。云肩的如意纹设计,与下摆开裾处装饰的如意云头纹,悄然呼应;云肩的湖色缎面则与袖口和下襟的湖色缎绣花卉与地景纹绦边,共同提亮了整件华服的色调。袖口处还接了一小段清新的米色挽袖,增加了衣服的层次感。
  这么的疏朗有致,这么的飘逸生动,想来温婉的熟女穿上它,定是自有一番水灵灵的妖娆。
  哲哥还有一些更亲民和青春的古董衣,同样够靓够有品。一件光绪朝妃嫔所穿的宫廷敞衣,那叫一个迎面而来的花枝招展,以将近8万元成交。所谓“敞衣”,大抵相当于今天的休闲服。晚清宫廷日常服饰追求宽襟博袖的舒适,并以繁缛的做工及时尚华丽的色彩为显著特征。这件红色敞衣,绸面上绣彩蝶、紫藤纹,蝴蝶婀娜多姿,紫藤摇曳烂漫,枝条轻柔委婉,绣工流畅自如。挽袖米色缎上以五彩丝线绣蝴蝶藤萝纹,领、袖、襟缘所镶衣边也以花蝶、藤萝为饰,与整体纹饰交相辉映。妃嫔穿着这样红艳艳、活泼泼的敞衣在宫中漫步,仿若一道移动的风景,所到之处,倍添喜庆与生机。
  妃嫔有妃嫔的明艳大方,富家千金则更多一份闺秀。晚清的一件粉色女褂,粉红缎面上绣百蝶、团牡丹纹,镶白色缎绣蝴蝶、花鸟鱼虫纹衣边,生活逸趣浓厚,真是富贵人家女眷的心头好,卖得9万余元。此褂设色素洁淡雅,以深蓝、蓝、浅蓝三种蓝色,绣出颇有立体感的牡丹花以及半数的蝴蝶。这种三蓝的用色方法,有晕染效果,恰似水墨画,在清代末年后妃服饰中非常流行。
  对于服饰上的色彩搭配,哲哥有独到见解:“中国的颜色在绘画上其实比较难去看到,尤其是古人对色彩的观念和理解。人们一般想到中国,都是大红大紫这一类的东西。但是当你真正去端详这些老的服饰时,会发现古人的配色是非常高级的。”
  大清龙袍 登峰造极
其他文献
和徐建融将采访地点约在了位于嘉定的韩天衡美术馆,在这里正举办他的最新个展“海上长风”。与一般艺术家能言善辞的性格不同,徐先生的谦逊一度成为了采访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对于外界的诸多恭维和评价,他总是一笑了之,似乎更愿意放低身段,甚至自嘲“我本质上是一个种田人”。而事实上,他对美学哲学、史学佛学、诗词歌赋、戏曲建筑等研究深广,天赋、智慧和学识绝非寻常,被评论界称之为“我们时代的艺术大儒”。  人人都在创
期刊
2016年12月的“山水社会:一般理论及相关话题”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时,院长邓小南致辞中对这样的论坛给予了高度的期待:“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也非常感谢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把这样一个富于创意的多学科学术论坛放在我们静园二院举行。这将有效丰富和深化文研院这一互动平台的学术内涵,形成辐射的效应。”  而事实上,这样的论坛确实能使人文社科各领域的专家
期刊
国内艺术品市场从2014年起整体下行,但总有意外的惊喜发生。在2014年12月由浙商发起的慈善拍卖中,马云的两个大字“话禅”被拍至468万元。在2015年10月香港苏富比,马云的油画《桃花源》以130万港元起拍,经过7分多钟32轮竞拍,终以4220万元成交。该件拍品完成于2014年,是马云的第一次油画创作,他在油画大腕曾梵志的指导下,“先涂、再点,最后刮擦”,仅用几个小时便大功告成。此次拍卖所得全
期刊
“从来就没冷过,因为有你在我身后……”7月16日的上海喜玛拉雅中心大观舞台,这样的熟悉旋律再次响起。一头蓬松卷发、五官立体妩媚的潘越云款款走来,是的,就是那个她,那个歌花盛开时代的艳丽歌者。  这是一场等待已久的约会,面对潘越云,就像再次面对那个时代,以及那时的人。一场最精致专业的视听呈现,最直抵内心的回响感动。阿潘带来了她最认可的经典歌曲,每一首歌曲从作词到编曲人,都映射不一样的一段故事和时光,
期刊
访谈是从一本老挂历开始的,一本比我年龄还大得多的老挂历——1962年,上海油墨厂和上海市化工进出口公司联合印制,封面上醒目地印着“牡丹牌”油墨的logo,制作十分精美、立体。挂历精选了不同画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林风眠、齐白石、徐悲鸿、唐伯虎在列。11月份,是叶滋藩,他作为版画的代表人物,曾与大师们齐名。  我们隔着五十多年的光阴,讲述与聆听着那些故事。间或,叶老会给我看那个时期的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
期刊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人类要繁衍呀!爱是两个异性间做爱的前提呀!而做爱是生儿育女的必需过程呀!  未必这样。以现在的科技手段,直接合成受精卵都可以,如今我们人类的繁殖,已经不需要什么爱情了。  除了为爱而生产,这世间的爱情,只有极少数,是缘于两个独立的、健康的人互相吸引,互不控制,互不乞求,共同成长,亲密自然而然地发生。更多的人,是因为自己的麻烦和缺陷,才去喜欢一个人。  是的,特别是你们男人,
期刊
我和《新民周刊》的原社长丁曦林是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第一届EMBA的同班同学。五年半前的一个下午,丁社长拿着几本杂志来找我聊,从他的艺术收藏爱好开始忽悠我,更谈了他对编辑杂志的专业思考,最后老丁抛出主题,就是希望我能够投资他接下来想创办的一本杂志。  当时老丁拿给我看的是《财富堂》月刊,以采编报道中高端社会阶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为主,用老丁他们新闻界的行话就是引导财富阶层的高端生活方式。在传统纸媒纷
期刊
文艺界总有少数野心勃勃、妄图描摹整个俗世的“创世者”,如文学界的巴尔扎克,如艺术界的劳森伯格。他们不仅极尽所能地吸纳世俗生态的微尘碎粒,更是在各自的创作方式下构筑出文艺的造物世界。然而,更进一步探讨,劳森伯格的创作在总体上呈现解构与意义的消解,现成品的碎片充当作品画面的一隅(《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宏大叙事下的版图压缩为近镜头中看似毫无意义的一格影像(《〈中国夏宫〉研究》)。  劳森伯格的艺术精神
期刊
继《罗小未文集》之后,同济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李德华文集》。这一对年逾九旬的名教授伉俪,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因为李德华曾经著有一本小册子《城市规划原理》,成为国内几代城市规划学人的启蒙读物,所以当《李德华文集》新书发布之时,小小的同济大学城规学院钟庭报告厅,竟然高朋满座。光中科院院士,就来了两位——郑时龄和常青。一场新书发布会,成为了探索李德华建筑艺术和学术思想的研讨会。  《罗小未文集》
期刊
当下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广泛,先锋艺术在探索艺术的边界,传统艺术也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普及,“文艺青年”的基数在不停地增加,艺术教育行业发展迅猛,流行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也愈发紧密。俨然,泛艺术的时代已经到来。那就更需要我们及时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当下的发展。这篇文章我们讨论一种变革的可能性——用互联网的方式打造“文艺IP”及其孵化平台。  IP和文艺IP  粉丝经济引爆了整个互联网行业,“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