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相爱?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人类要繁衍呀!爱是两个异性间做爱的前提呀!而做爱是生儿育女的必需过程呀!
  未必这样。以现在的科技手段,直接合成受精卵都可以,如今我们人类的繁殖,已经不需要什么爱情了。
  除了为爱而生产,这世间的爱情,只有极少数,是缘于两个独立的、健康的人互相吸引,互不控制,互不乞求,共同成长,亲密自然而然地发生。更多的人,是因为自己的麻烦和缺陷,才去喜欢一个人。
  是的,特别是你们男人,比如孤独,匮乏,拯救病,找爹找妈病……自己无法处理,便去寻找一个人来爱,来逃避或满足自己。然后,麻烦也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因孤独而爱的,一定会更孤独。因匮乏而爱的,一定会更加匮乏。因拯救病而爱的,一定会收获一个接一个的人渣。因找爹找妈病而爱的,一定会重新遭遇童年时的冷落或抛弃。
  这个现象你们女人也存在吧!我认为因为孤独去爱没有问题。因为匮乏去爱,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你一定要认清,你是因为什么而爱。如果去除了自身的孤独与匮乏,你是否还会和他在一起?回答是否定的,那就应该慎重。智商是我们的上限。它决定我们会遇见什么人,创造多少财富,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心理疾病是我们的下限。它决定我们会规避什么人,拒绝多少诱惑,摆脱什么样的生活。因此,心灵匮乏的人,哪怕智商超群,也会可能与人渣为伴。因为你受控于自己的残缺,无法摆脱。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圆满。
  但你要对自己说:别人救不了你的,别人救不了你的,别人救不了你的……如此反复,会减少很多妄念。那些心灵深处的空洞,那些精神上的病,都需要你通过自我更新,一次次自救,一遍遍自度,变成更完整的人。这样,你才有可能,被真正的爱所赐福。
  赐福?难道还要上帝来拯救吗?我们才不会相信什么天道酬勤之类的心灵鸡汤呢。爱,开始时其实就是一种化学反应,叫做气味相投。到后来,爱就是责任和义务了。从爱人到亲人的转变是最关键的,如果你无法完成这个转变,那爱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会有什么三年之坎七年之痒的说法。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爱,就是缘分,缘起缘灭往往就从一件小事开始,而爱,和时间节点是分不开的。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和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这爱的结局是完全不同的。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是两个独立的人相遇,因为灵魂的吸引,自然而然地靠近。是两个能自我负责的人,决定在一起,共同体验并创造生命的欢娱。这样的相爱,会带来真正的愉悦,而非重峦叠峰般跋涉的痛苦。
  我依旧希望孩子可以是爱的结晶,而不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其他文献
关于东京,对于我来说,有两个名字特别重要,一个是赤名莉香,一个是林夕。  莉香就像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形容的那个绿子。就好像一头迎着春光跳跃的小鹿。犹记得莉香在人来人往的人行道上大声地说“我爱你,丸子”。那笑容依然明晃如星辰。莉香是个拒绝降落世俗的精灵,而完治只是个普通的男人。现实亦如此。  林夕写过一首歌《再见二丁目》,初初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便一直脑补各种画面,二丁目在哪里?  二丁目是条
期刊
对于艺术品爱好者来说,在酒店遭逢当代艺术,能获得超值的艺术享受,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尽管花费了更多的钱,却获得了在其他酒店难以得到的意外之喜,亦是一乐。  无论是符合国家星级酒店评定标准的五星级酒店,还是自诩高端的一些精品酒店,在大都市颇有遍地开花的趋势。特别是京沪穗等地,一些高端酒店在旅游淡季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即便是旅游旺季,亦颇有一些酒店带着壮士断腕之势,期冀靠价格更低一筹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
期刊
方法论的缺失一直是中国批评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的方法,是要求批评家在进行批评实践时,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不仅要有一种独立的、系统的批评理论作为支撑,而且要有一种独特的、自由的研究视角。而方法论则以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为依托,以批评实践为存在的方式,以大胆的求证为手段,以开辟新的批评课题为目的。讨论批评的方法论实质也是在讨论批评的标准问题,尽管方法论和批评标准并不是同一回事。然而,方法论的缺失必然导致
期刊
前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程度让未曾踏入过美术馆的市井小民都开始相信:艺术是门好生意。贪婪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动辄创天价的拍卖成绩让许多热钱涌进市场,除了艺术品本身的交易外,商人们也绞尽脑汁地创造出许多金融衍生品:将所有我们以前知道的金融产品前加上艺术或文化两字,又可以吸引一批新的投资人。  熊皮La Peau d’Ours:第一个吃螃蟹的艺术品基金  尽管这一类的艺术金融商品是近几年才进入多数国
期刊
有一篇《上音钢琴系主任李坚激烈发问:全球著名钢琴家有几人会写论文?》发布在网上,而之前还看到音乐公众号编了一专题《学音乐等=文化差?》,专题中举了音乐好文化也好的例子,其中有一段议论:国内音乐学院(包括综合大学音乐系)专业成绩要求很高,但文化课(高考)只需二百多分便可过关;有艺术特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享受加分(实为扣减)的“优待”;音乐学院的附中(初中及高中)不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在我
期刊
和徐建融将采访地点约在了位于嘉定的韩天衡美术馆,在这里正举办他的最新个展“海上长风”。与一般艺术家能言善辞的性格不同,徐先生的谦逊一度成为了采访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对于外界的诸多恭维和评价,他总是一笑了之,似乎更愿意放低身段,甚至自嘲“我本质上是一个种田人”。而事实上,他对美学哲学、史学佛学、诗词歌赋、戏曲建筑等研究深广,天赋、智慧和学识绝非寻常,被评论界称之为“我们时代的艺术大儒”。  人人都在创
期刊
2016年12月的“山水社会:一般理论及相关话题”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时,院长邓小南致辞中对这样的论坛给予了高度的期待:“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也非常感谢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把这样一个富于创意的多学科学术论坛放在我们静园二院举行。这将有效丰富和深化文研院这一互动平台的学术内涵,形成辐射的效应。”  而事实上,这样的论坛确实能使人文社科各领域的专家
期刊
国内艺术品市场从2014年起整体下行,但总有意外的惊喜发生。在2014年12月由浙商发起的慈善拍卖中,马云的两个大字“话禅”被拍至468万元。在2015年10月香港苏富比,马云的油画《桃花源》以130万港元起拍,经过7分多钟32轮竞拍,终以4220万元成交。该件拍品完成于2014年,是马云的第一次油画创作,他在油画大腕曾梵志的指导下,“先涂、再点,最后刮擦”,仅用几个小时便大功告成。此次拍卖所得全
期刊
“从来就没冷过,因为有你在我身后……”7月16日的上海喜玛拉雅中心大观舞台,这样的熟悉旋律再次响起。一头蓬松卷发、五官立体妩媚的潘越云款款走来,是的,就是那个她,那个歌花盛开时代的艳丽歌者。  这是一场等待已久的约会,面对潘越云,就像再次面对那个时代,以及那时的人。一场最精致专业的视听呈现,最直抵内心的回响感动。阿潘带来了她最认可的经典歌曲,每一首歌曲从作词到编曲人,都映射不一样的一段故事和时光,
期刊
访谈是从一本老挂历开始的,一本比我年龄还大得多的老挂历——1962年,上海油墨厂和上海市化工进出口公司联合印制,封面上醒目地印着“牡丹牌”油墨的logo,制作十分精美、立体。挂历精选了不同画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林风眠、齐白石、徐悲鸿、唐伯虎在列。11月份,是叶滋藩,他作为版画的代表人物,曾与大师们齐名。  我们隔着五十多年的光阴,讲述与聆听着那些故事。间或,叶老会给我看那个时期的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