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量化反馈带宽受限系统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控制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一般的控制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引入数字网络作为反馈信道,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控制、包容更大规模的控制系统、获得更高的反馈信道可靠性。然而数字网络在带给控制系统优势的同时,也给系统引入了一些问题,最显著的就是量化误差问题:由于信道的数字性,采样得到的信号必须量化为有限比特表示的离散量后才能传输,这个过程会给系统带来量化误差;另外,随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资源消耗也越来越多,如何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比如通过设计合理的动态量化器减少反馈变量传输使用的比特数或延长系统的采样间隔来减少网络资源占用;此外,网络通信还存在时延、丢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网络化控制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新的控制策略在理论和实际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量化反馈策略,并针对网络时延以及系统噪声进行了更深入研究。  首先研究了基于模型的事件触发动态量化反馈控制策略,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基础。为了延长系统的平均通信周期,本文采用了基于模型的事件触发控制,在两次采样期间通过系统的近似模型来估计系统状态并计算控制量。为了在使用有限比特量化的同时保证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本文采用了动态均匀量化器,并结合事件触发特性,最终应用了表面量化的均匀量化器。为了解决动态量化器带来的编解码问题,本文将基于系统状态的触发条件替换为基于模型状态的触发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量化比特数下界来保证状态误差不会使系统在更新后立即再次触发事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该策略使系统存在一个大于零的最小触发间隔,表明采用本策略不会导致“Zeno-behavior”,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其次,在上述事件触发量化反馈控制系统中定量考虑了有界的信道时延的影响。为了使传感器与控制器中的模型状态在更新后相同,采用了基于网络包“时间戳”信息的更新方式。通过时间戳中的时间信息,控制器可以得到精确的信道时延,并据此对更新做出相应的补偿。此外,针对时延对事件触发条件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给出了对应的量化比特数下界。并且,为了保证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对信道时延提出了两个约束条件,并基于这两个条件给出了系统可以容忍的时延上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在基于模型的事件触发量化反馈系统中同时考虑了系统噪声以及信道时延的影响。为了保证系统在存在有界系统噪声情况下仍具有一个大于零的最小触发间隔,本文采用了混合型的事件触发条件,基于这个触发条件研究了对应的量化比特数下界,给出了噪声存在前提下确保系统稳定性的信道时延的上界,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非恒定流问题是三峡工程水力学研究的重难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电站日调节水工模型作为两坝间非恒定流通航条件研究的实验平台,为三峡工程的科学管理和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
电力线通信利用电力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连接方便,所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电力线具有恶劣的通信环境,严重影响其传输信号的准确性。为了实现信号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对于信号源的各项指标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包括频带宽、相位噪声低、频率的稳定度高等。通过频率合成的方法可以生成很多精度较高的信号,同时,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在警报和安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田的安全生产对人
我国是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棉花、羊毛羊绒是纺织工业中最常用的、最主要的纺织纤维。我国不仅是棉花生产、进口、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应用领域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盲图像恢复随之受到广泛关注,盲图像恢复的实质就是将退化图像从各种退化因素中还原出来。本文将对盲图像恢复
随着机械加工过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机械故障智能化监测技术的研究就至关重要。刀具是机械加工中最重要的加工要素之一,刀具磨损不但直接影响了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
当前以及未来二十年,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高峰态势,对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惨重的损失,也引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关注。目前,关于应急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点播、网络直播、视频聊天等以流媒体为技术核心的应用正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流,流媒体分发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直接推动了整个互联
在当今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的进入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而近年来在工控领域中大量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对工业生产现场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