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相和界面调控构筑高性能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5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金属离子电池(Alkali metal ion batteries,AIBs),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和钾离子电池(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由于碱金属低的标准电极电势和一价碱金属离子的快速动力学,AIBs因此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优势。其中,尽管LIBs因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和长循环寿命已成功商业化,但地壳中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另外,虽然SIBs和PIBs的能量密度通常低于LIBs,但钠和钾的资源和成本优势使其在特殊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锂、钠和钾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在LIBs方面的一些研发经验,如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电池制造等技术,也可以用于SIBs和PIBs。能量密度是评价电池性能最关键的指标之一,主要与电极材料和电池的制造工艺有关。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开发各种高能量密度和高稳定性的AIBs负极材料。先进的表征工具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也用于阐明碱金属离子存储和性能衰减的内在机理。最后,本工作还根据活性材料的负载量、倍率、循环、能量密度和效率评估了一些特定材料的实际应用潜力。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构建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来抑制石墨材料的剥离,用于提升LIBs的循环寿命。尽管石墨因具有较好综合性能一直主导着商用LIBs的负极市场,但它在快速充电过程中的容量衰减以及析锂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本工作中,天然石墨(graphite,G)不仅在快速充电时容量偏低,而且在多次循环后,电池完全失效。通过不同的表征技术,本工作发现严重的石墨剥离和不稳定的SEI是G失效的原因。本工作于是提出了一种采用新型的超薄人工SEI策略,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改性后的石墨(G@C)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1 C=350 mAh g-1)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为 97.5%。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探索在SIBs中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红磷材料。尽管SIBs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但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的潜力。本工作首先采用了各种优化策略,包括球磨时间、粘合剂、导电剂和电解液添加剂来提升磷碳负极的稳定性,且通过电池拆解分析,发现界面稳定性的增强是电池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原位TEM和电化学分析表明,磷碳复合材料需要进一步与商业化的硬碳负极二次复合,才能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以应用于全电池。本工作还通过电化学预钠化的方法提升了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全电池测试表明,电池具有150Wh Kg-1的能量密度,明显优于商业化的硬碳负极材料。本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关于通过配位原子和碳包覆来提升锡基负极的转化和合金化反应的可逆性用于高性能的LIBs。Sn基合金,例如SnO2、SnS和Sn4P3等,由于存在转化和合金两步反应机理,因此比容量很高。然而,它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转化和合金反应的不可逆性、较大的体积变化、不稳定的SEI和缓慢的动力学等。本工作首先利用原位XRD证明了SnO2和SnS反应的不可逆性,并发现可以通过配位原子和碳包覆来加以提高。优化后的SnS/C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可稳定运行超过500次),而这归因于材料稳定的体相结构、界面结构以及提升的动力学。本论文的第四部分是揭示Sn4P3二元合金负极在不同AIBs中电化学行为差异的起源。Sn4P3二元合金负极能够同时应用于LIBs、SIBs和PIBs,并且由于P和Sn的之间协同作用而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然而,Sn4P3负极在不同AIBs中电化学行为的差异很大,对于这种差异背后原因尚不清楚。本工作结合XRD、TEM和DFT表征,发现充放电过程中,Sn4P3负极首先发生Sn和P的分相,然后碱金属离子嵌入P中,最后嵌入Sn中。此外,微分电化学曲线和XPS结果表明,碱金属在P和Sn中的深度嵌入,严重的钠金属枝晶生长,不稳定的SEI和缓慢的动力学都将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本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关于将双盐电解液添加剂用于稳定的锂金属负极/富锂锰基正极电池。尽管锂金属负极搭配富锂锰基(lithium-manganese-rich,LMR)正极的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锂金属的高反应活性和LMR在循环中表面结构的重构,将使电池性能严重衰减。本工作设计了一种包含LiBF4和LiFSI双盐添加剂的多功能电解液,它使Li/LMR电池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在0.5 C、1 C和2 C下循环4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约为83.4%、80.4%和76.6%。失效分析表明,双盐电解液有助于形成薄的、均匀的、富含无机物种的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face,CEI)。此外,它还能缓解锂金属的腐蚀,增强LMR的结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受限于发展阶段,还是旧模式旧体制的干扰,经济发展速度虽快但质量欠佳。近年来,受土地供应紧张、人口增长放缓、能源消耗严重、治污成本内化、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的制约,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频发、单边主义抬头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
学位
随着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大规模储能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急需开发比传统石墨负极更高比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硅(Si)材料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合适的工作电压(<0.4 V vs.Li/Li+)和丰富的储量,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然而硅负极材料在基于合金化/去合金化机制的锂化/脱锂化过程中发生剧烈的体积变化(>300%),这不
学位
生物膜是细胞完成众多生命过程的重要场所,而相应生物功能的实现大都依赖于多肽或蛋白与生物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这些作用过程中,脂质分子的多样性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人们目前对脂质分子是如何调节多肽/蛋白质的功能尚知之甚少。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以成孔肽Melittin和跨膜蛋白VsSemiSWEET为例,深入研究了不同脂质分子对多肽/蛋白质与膜相互作用的可能调控作用,
学位
碳的同素异构体种类很多,是化学周期表中唯一具有从零维到三维同素异形体的元素,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在电化学器件、场发射器、新能源材料、传感器、多相催化、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碳纳米材料特定性能的提升往往采用异质原子进行修饰。在众多的碳纳米材料中,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非堆积形态、开放式多孔网络等独特结构的垂直石墨烯纳米片(VGs),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石墨烯的用途。在环境
学位
二次谐波的产生(SHG)是所有非线性过程中最简单的非线性光学过程。SHG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光学过程,在全光开关、生物传感,以及非线性成像等应用领域存在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光学超材料及纳米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者对纳米超材料的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兴趣愈加浓厚,并且相继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现非线性光学转换过程的增强和调控,如设计人工材料、非线性超表面等,试图通过较低的入射泵浦强度同时实现非线性光学的
学位
当前,太阳能光伏已成为全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能够满足未来人类能源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技术。自上世纪中叶第一片现代硅基太阳电池问世以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光伏供应链整体成本,因而成为产业界的关注焦点。从科研的角度而言,晶硅太阳电池作为一种平面p-n结型半导体光电器件,硅基体、正面、背面的
学位
拓扑态具有独特的输运特性。考虑到无序不可避免地在真实系统中存在,拓扑态对无序的响应以及相关的输运性质在拓扑态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研究如何利用外部手段来实现并操控无耗散的输运通道从而使它们满足未来电子器件的低功耗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非厄米系统中的拓扑态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前沿。其中由点能隙拓扑导致的非厄米趋肤效应作为一种独特的非厄米拓扑效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非厄米趋肤效应对无
学位
研究目的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均排名第三。尽管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和预后仍然较差。因此,探索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鉴定新的治疗靶点并改善患者生存率一直是结直肠癌领域研究的目标。大量研究试图揭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但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
学位
第一部分:TC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目的:探讨TC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建立结直肠癌临床信息数据库,回顾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纳入的患者统计临床及病理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指标以及原发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重新对肿瘤组织分期、分级,并行TCN1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半定量分析在肿瘤组织、非肿瘤组织以及淋巴结中的
学位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激光在工业、科学、通讯乃至国防军事等领域都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各领域对不同性能激光的需求促进了激光光场调控技术的发展,光场调控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以及交叉学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成为21世纪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相干性作为光场的一个重要自由度,在光场调控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部分相干光场调控也成为光场调控领域的一大热门方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