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套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渐热,对外汉语教学界慢慢摆脱语言教学只关注语言的桎梏,开始重视文化教学。文化教材因而层出不穷。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文化大纲又迟迟不能出台,市面上的文化教材纷繁芜杂、局面混乱。这些文化教材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文化类的教材,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一类是专门的文化教材,以教授文化知识为主。后者又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汉语本科生编写的系列文化教材;一类是针对语言进修生的综合性文化教材。  因为没有理论指导,文化教材在文化内容的择取上出现了主观、随意、不系统等问题,而文化内容的择取又是文化教材编写时的首要问题,所以本文将文化教材的文化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国内外四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文化教材作为分析样本进行具体分析,意图梳理现有文化教材的基本状况,并对以后文化教材的内容择取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本文参照国内外三种文化内容分类标准拟定了一个标准,对四部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分类,并建立文化项目数据库。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笔者发现四部教材在内容择取时都关注节日、习俗、历史、文学这四方面的内容,其次为饮食、艺术、语言文字以及传统观念。此外,在文化内容的编排、体现以及图片内容方面,四套教材也各有优劣。笔者在对四套文化教材做内部研究的基础上又对留学生做问卷调查、对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访谈后拟定了一个文化教材的文化内容择取标准,藉此对以后的文化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争论已久的笔记定义问题进行了清理,认为“笔记”既非一种文体类型,也不从属于古代目录书中的某一固定部类,而是一种著述体式。这一著述体式具有“独立性”、“无序性
现代汉语文学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文学在涉足民族传统的时候,民族传统的形象与价值评判与之前相比都在发生巨大变动,民族传统正在改变落后、
本文试图以后殖民主义为出发点,来探讨精神分析对于重新认识殖民关系以及后殖民主义所具有的意义,关注其作为后殖民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批评工具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
户外运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幼儿运动的各种不利因素、教师合理站位的几种常见形式及教师站位指导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幼儿园
“怎么”疑问句是指带有“怎么”且含有疑问语气的一类句子,其书面形式一般以“?”结尾。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关于这类句子的讲解对语言事实反映得不够充分、细致,不利于汉语第二
巡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巡视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以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着力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
最近,朗盛亮相2016年中国国际涂料展(CHINACOAT 2016)。朗盛在本届展会上的主题为“质·臻”。此次展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交会展馆)举行,朗盛的展出面积超过
期刊
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所以“一刀切”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发展。小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启蒙阶段,
本文针对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在文坛上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成就这一现象,深入分析其文学创作的三方面内容:其整体创作风格,其元作品被衍生成子作品--影视剧的手段及影响,其历时创作
本文运用汉语词汇史、词汇学、翻译学研究的相关方法,对晚清国际法译着中的法学用语的来源、构造、特点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以《万国公法》、《公法便览》、《各国交涉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