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次目昆虫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比较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研究(昆虫纲:半翅目)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立体解剖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蝉次目Cicadomorpha3个总科(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idea和角蝉总科Membracoidea)代表类群(14种成虫)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上述器官的形态、功能分化及其对蝉次目昆虫系统演化的启示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蝉次目昆虫唾液腺均由主腺和副腺组成,3个总科不同类群的唾液腺主、副腺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1)角蝉总科不同类群昆虫的唾液腺主腺均为囊泡状,腺管较粗、短。但不同种类间唾液腺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2)蝉总科不同亚科代表类群的唾液腺主腺的指状小叶分为前叶和后叶;前叶和后叶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副腺管和唾液输出管在于前后管相遇之前相接;两根唾液输出管末端愈合形成一根较粗的管道并与唾液注射器相连。副腺管由粗管道、咽腺和细管道组成。但不同亚科代表类群的唾液腺在形态上具显著差异:山蝉Leptopsalta sp.的唾液腺形态结构显著不同于上述几个种类,其唾液腺主腺前、后叶的小叶数目均较少,且所有小叶几乎无分叉;前叶较长、粗、直,后叶较短、圆。(3)沫蝉总科锥形禾草铲头沫蝉Clovia conifer由主腺和副腺组成,主腺前叶的小叶均为囊泡状,后叶包括囊泡状和长棒状的小叶。附腺管很长,并与唾液输出管相接。两根唾液输出管端部愈合成总管道与唾液注射器相连。主腺所有小叶的细胞中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和发达的内质网,且前、后叶部分小叶的细胞质中含有微生物。附腺管管壁细胞基膜高度内褶。附腺体细胞包含大量的分泌囊泡,细胞中内质网丰富;总唾管管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囊泡。2.蝉次目昆虫消化道在整体结构上很相似:消化道均由前肠(咽喉、食道)、滤室、中肠(锥形体、管状中肠)和后肠(回肠、直肠)组成。食道是狭长的管道,其细胞基膜片层较厚。滤室是消化道特化的构造,由中肠前端、中肠后端、马氏管基部以及后肠基部组成,滤室细胞具有发达的基膜内褶、微绒毛和丰富的线粒体。锥形体极度膨大呈囊状,基膜高度内褶。管状中肠向后延伸呈“U”字形管道,最终与滤室相连。管状中肠肠壁细胞基膜内褶发达,细胞质中含有微生物。后肠包括细长的回肠和膨大的直肠。后肠肌肉组织极为发达,基膜片层较薄,细胞质中含有微生物和大量的线粒体。回肠位于4根马氏管之间,并且和马氏管呈“之”字形走向到达直肠基部的膜质囊。马氏管管壁细胞具有发达的微绒毛,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尽管蝉次目昆虫消化道的整体形态和布局极为相似,但3个总科间在滤室、锥形体和直肠的形态以及滤室外回肠与滤室的相接部位存在显著差异:(1)蝉总科:滤室膨大呈棒状,且弯曲;锥形体膨大呈囊状,长度为滤室的1.5-2.0倍;回肠“基部”与滤室顶端相连;直肠极度膨大,且基部具膜质囊。(2)沫蝉总科:滤室极度膨大呈囊状,但不弯曲;锥形体很膨大,长度为滤室的1.5倍;回肠“基部”则与滤室中央相连;直肠膨大程度不明显,且基部具膜质囊。(3)角蝉总科:滤室较小且近圆球形;锥形体极为发达,大小约为滤室的4.0倍;回肠“基部”则与滤室端部相连;直肠极度膨大呈倒梨形,且基部无膜质囊。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认为,蝉类昆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整体结构可被划分为2种类型(蝉总科和沫蝉总科消化道及马氏管整体结构为同一种类型,角蝉总科消化道及马氏管整体结构为另一种类型)。3.蝉次目昆虫成虫的马氏管在数目(4根)、整体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蝉总科与沫蝉总科的马氏管整体形态结构更为相近。但不同类群的马氏管在区域(除了滤室区和端区外)形态分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蝉总科和沫蝉总科成虫的马氏管第二区(MT2)与第一区(MT1)外表面均较光滑;但第二区(MT2)比第一区(MT1)略细长。第三区(MT3)为各个区中最粗长的一段,是马氏管的主体部分,外表面因具有瘤状突而略呈念珠状;第四区(MT4)外表面轮廓为波浪状,不同于瘤状突发达的第三区(MT3)。(2)角蝉总科成虫马氏管的各区段分化程度显著高于蝉总科和沫蝉总科昆虫成虫马氏管的相应部位。其第一区(MT1)相对较粗短,外表面略光滑。第二区(MT2)相对较长,且呈念珠状;第三区(MT3)显著膨大,呈腺体状;第四区(MT4)明显缢缩,略细于第二区(MT2),外表面轮廓为波浪状。本文基于蝉次目3个总科成虫的马氏管比较形态学研究,将蝉类昆虫成虫的马氏管划分为6个区域,提出并绘制了4个不同代表类群成虫马氏管的区域分化结构模式图。研究结果表明,蝉次目昆虫的唾液腺、消化道、马氏管的形态、功能分化与其生物学、行为生态学特性等密切相关,其形态学特征既为蝉次目各类群的单系性提供了重要支持证据,也为进一步从行为学、生态学、生物学等方面探讨蝉次目的系统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信息;研究结果支持“蝉总科和沫蝉总科为姊妹群”的观点,即蝉次目三个总科的系统关系为“角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
其他文献
自达尔文以来,动植物颜色的多样性一直都吸引着生物学家和进化学家的兴趣,他们一直着力于颜色的多样性来验证自然选择学说,尤其是隐蔽、拟态,警戒等相关理论。但是几乎所有相
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气象资料,对于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尤其在一些难以架设观测台站的恶劣条件区域,卫星云图更是宝贵的气象信息来源。设置一定的时效限制,对云图的移动和变化情况加以预测,这一举措能够显著增强卫星云图资料的实用性。目前对云图的预测挑战有两个方面:实际观测到的云团变化,大多是非平稳、非线性和不规则的;同片区域内不同云系变化程度不同,难以用一种模型进行准确描述。针对上述
学位
目的1.通过访谈了解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2.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健康信念模型的理论指导下探讨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疾病易感性、严重性、感知到益处、感知到障碍、行动线索、自我效能层面描述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特征性变化。方法1.运用访谈对10名高血压共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及生活经历进行调查,探讨高血压共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海洋内生真菌Halorosellinia sp. (No.1403)和Xylaria sp. (No.2508)分离自我国南海红树林地区。Xyloketal B是从Xylaria sp. (No.2508)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结构新颖的缩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伪原薯蓣皂苷(pseudoprotodioscin,PPD)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mi R-182-5P是否通过靶向Fox O1参与伪原薯蓣皂苷抗肿瘤的作用,以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一、PPD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1.采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PPD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后的生长情况,筛选实验所需的药物浓度
巢蕨是雨林中的大型附生蕨类植物,在保持雨林生态系统稳定、监测热带生态系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在海南岛独特的岛屿环境中,巢蕨存在的遗传变异,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资本市场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寿险无疑在保险业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寿险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
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遗传性心脏病是由于基因产生突变以及这些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调控失误而引起。本文利用果蝇模型研究本室克隆的2个心
微博从2009年发布至今,已经演化为一个成熟的被广泛接受的自媒体平台,它是当今人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最及时、最便捷的工具和渠道。微博是人们发布资讯、讨论社会经济、发表个人看法最集中的网络平台,研究微博转发热度预测在舆论监督、商业营销、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微博转发热度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微博用户自身的行为特点、微博的内容特征、所处的社交网络环境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