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C0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与肺部CT表现及其短-中期预后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juren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糖尿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常见的基础疾病,与其临床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1)分析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特征;2)探讨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发生院内并发症和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5月20日于武汉协和医院和金银潭医院住院治疗的132例确诊COVID-19且患糖尿病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132例无糖尿病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作为对照组。截止2020年5月20日所有患者均已出院或死亡。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亚组A(FBG11 mmol/L)。收集和比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生存组和死亡组以及糖尿病患者亚组A和亚组B各组间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特征、不良结局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数据和胸部CT图像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发生院内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中位年龄65.0(57.0-71.0)岁,男性占53%。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同时并存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和慢性脑血管疾病更多,住院期间需要的医疗干预措施如高流量湿化给氧和激素的治疗也更多(P11mmol/L的患者肺部感染更重,住院期间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措施,更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进展为ARDS,导致不良预后。入院时FBG>11mmol/L、D-二聚体≥ 1.5μg/L和肺CT评分≥ 10是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发生院内并发症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者并及时干预,降低病死率。第二部分合并糖尿病或继发性高血糖的COVID-19恢复期患者6个月后肺HRCT研究目的:肺部损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特点之一。本研究旨在:1)分析糖尿病合并COVID-19恢复期患者或引起继发性高血糖的COVID-19恢复期患者的6个月随访CT表现,了解肺部病变的吸收转归情况;2)进一步探讨影响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内残留病变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武汉两家大型三甲医院(协和医院和金银潭医院)住院治疗后恢复出院的141例COVID-19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对所有患者的肺部病变进行随访观察。首次CT和复查CT分别在患者首发症状出现后16.0(10.0-26.5)天和175.0(156.3-193.3)天完成扫描。记录并分析肺部病变(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实变影和网格状影)的变化特点和CT评分。根据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COVID-19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组(第一组)、继发性高血糖组(第二组)和对照组(第三组)。比较三组间CT病变变化特点与实验室峰值检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内残留病变的风险因素。结果:在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的淋巴计数均显著低于第三组,而血清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3组(P15,OR:9.919,95%CI:1.378-71.415,P=0.023)是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内残留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6个月随访CT显示,半数以上的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内仍有不同程度的病灶残留,其中糖尿病组和继发性高血糖组肺内残留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网格状影和GGO是COVID-19恢复期患者6个月复查时肺内残留病变的主要表现,且部分病变进展为肺纤维化CT表现。较长的住院时间(>20天)、异常升高的LDH(≥317U/L)和较高的首次肺CT评分(>15)是糖尿病合并COVID-19恢复期患者和COVID-19引起继发性高血糖恢复期患者存在肺内残留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执行类脑计算,并有望打破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架构,实现具有更低功耗、更高速度的存算一体技术。根据生物神经系统的启发,人工神经网络包含两类单元器件:人工突触与神经元器件。类似于突触可塑性,人工突触要求器件的电阻连续可调。人工神经元则要求器件为具有阈值效应的二值器件。特别地,概率神经元,或被称为概率比特,介于量子比特和经典比特之间,可以用于构建随机神经网络,以解决整数分解、可逆逻辑等传
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导致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且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但是,遗传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研究方法:自2007年7月到2018年12月,我们连续纳入了1041例散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本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表型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开展了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结果: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ACMG)的标准和指南
真空开关以其优异的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交直流开断及航空航天领域。现有的商用真空开关设计主要针对工频交流开断工况,在应用于直流、中高频等瞬变电弧开断时,阴极斑点无法充分扩散,弧后介质恢复速度变慢,增大弧后重击穿的概率。本文针对瞬变电弧开断条件下阴极斑点及弧后介质恢复过程中弧后电流、微观粒子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中高频开断阴极斑点动态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杯状纵磁触头,研究了在不同频率和d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基于对空间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人们从空间获取的数据信息量呈几何倍增长,这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速率与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无线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可以轻松实现远距离、高速率的通信,适用于星间、星-地、水-空、空-地等不同场景之间的通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光信号会受到随机介质的影响,湍流效应会使作为载波的激光束在传输信道中产生波前畸变,引起光束扩展和漂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从能源供应侧促进了能源的低碳利用,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发展新能源汽车从能源需求侧实现了石油燃料的清洁替代,是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有利于构建交通与能源系统紧密融合、互联优势显著提升的新型互联形态下的综合能源系统。然而交通流与能量流建模时间尺度的不一致、交通模型的强非线性与高复杂度给构建交通与能源系统互联的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规划方法
低维磁性材料因新奇的物理现象和量子效应备受凝聚态物理学家的关注。其中,准一维螺旋链材料T2V2O7(T=Ni、Co)呈现出经典的磁相变和分数磁化平台,可能是一种研究经典反铁磁体中的量子行为的模型材料。目前,还没有经典一维链中量子磁化平台的理论预言,这给理论研究带来挑战。本论文主要通过强磁场磁化、ESR、中子散射等手段研究准一维螺旋链T2V2O7的磁相变、磁激发,并结合第一性原理、精确对角化、量子蒙
皮肤伤口的延迟愈合或难以愈合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成为社会医疗系统的一个重要挑战。本论文针对皮肤伤口容易感染、不易愈合等问题,开发了两种新型的基于细菌纤维素(BC)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水凝胶敷料,包括硒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功能水凝胶敷料,以及MXene(Ti3C2Tx)负载的电活性水凝胶敷料,并提出了一种将电活性水凝胶敷料与电刺激耦合协同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围绕BC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水凝胶
目的:1、总结分析G11778A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临床特征。2、观察并比较G11778A型、T14484C型和G3460A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在不同病程中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3、通过回顾性研究和临床随访研究,探索G11778A型
【目的】本研究针对当前医学科技的快速进步、国家药品谈判动态化趋势与非竞争性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确定的现实需要,以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谈判机制构建与医保目录准入为例,旨在为国家药品谈判中谈判依据的确立及谈判机制构建、高值非竞争性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确定原则与方法提供依据,为国家谈判药品实施效果评价提供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谈判药品医保管理策略提供政策制定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在研究背景分析、非小
反常霍尔效应及其热电关联效应,反常能斯特效应和反常热霍尔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分支。磁性拓扑材料中反常横向效应与动量空间中非平庸的贝利曲率密切相关,这已在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中被广泛证实,然而这些反常横向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以磁性拓扑材料Mn3Ge和Co2MnGa为研究主体,讨论了Mn3Ge中反常霍尔电导率与反常霍尔热导率之间的魏德曼-弗兰兹定律,探索了不同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