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有关诗人无意识心理对诗歌变异语言表达的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诗歌中无意识影响有意识的方式的研究几近空白。本论文基于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以及美国形式主义的意图理论,分析诗人在诗歌里使用变异语言的无意识动机的种种情形,论证诗人无意识心理的客观存在,并进一步探讨诗人无意识心理对诗歌变异语言表达的潜在影响。 全文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部份: 第一,主要的理论依据,用以论证诗人无意识表达动机的存在。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认为,诗人的创作和他本人童年时代的愿望和创伤有关。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则认为,诗人可以超越个人的挣扎和痛苦,表达出人类的精神与心声。美国形式主义的意图理论指出,我们不应限于作者所声明的意图以及评论家的解释,而应拓宽寻找动机的范围,从作品中推断出作者没有意识到的或是评论家没有发现的动机意义。 第二,诗歌变异语言的客观存在。主要分析诗歌作品中实际存在的变异语言的种类、本质及其划分的标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变异语言尽管怪诞不经,甚至晦涩难懂,但都是对世界的新理解和原初命名。它有如一道闪电,在刹那间照亮世界。在语言局限无不存在的现实面前,表达变异是反映无穷新知的必需的客观存在。 第三,创作实践中的诗歌变异语言无意识表达动机。对台湾超现实主义诗人碧果的诗歌《静物》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诗中存在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诗人的无意识表达动机,不管是评论家所发现、诗人也承认了的,还是从诗中推断出的,都不乏其例。通过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证明了诗人创作实践上的无意识表达动机的客观存在,并对诗歌变异语言的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变异语言中存在着诗人无意识的表达动机,并以各种形式与有意识动机发生联系且对之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分析诗歌变异语言的时候,除应抓住有意识因素以外,还应考虑无意识表达动机。无意识变异语言常有的怪诞,并非诗人的乖戾,而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n页恰是其深刻智慧的闪光。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都是无意识语言表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