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习者自主概念的个人意义建构探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ma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者自主”在国内外语教育界已探讨颇多,但在实践方面却差强人意。尽管教育界一致认为,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在课堂实践中成败的关键因素(Yero, 2002),高校教师在自主学习领域的教育培训却普遍受到忽视。传统的教师培训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的影响下,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知识与信念等同于教师“已经具备”的教学知识与信念,忽视了教师原有的知识和信念体系对自主学习概念所造成的不同层次及不同程度的理解。事实上,每位教师对于知识的本质及获取、学习的本质及发生都有自己的“定义”。这些带有个人色彩的对知识和学习的解读继而影响他们对教学本质、师生角色乃至教育本质等问题的理解,并引发了不同的教学行为。为了有效贯彻自主学习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指导下探寻“学习者自主”所带给他们的个人意义。这里所谓的“个人意义”是指教师所接触的新概念与自己原有知识系统发生碰撞后产生的一种个人理解或价值判断。自主学习概念个人意义的发现会引发教师知识体系及教师信念体系的重组,继而引起教师策略及行为上的改变。作者通过对两个教师小组的问卷调查,一位教师的口头访谈及反思日志获得的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对学习者自主概念的个人意义建构不能依靠自上而下的传统培训模式,而要基于反思实践才能加快这一进程。因为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真正信奉的,自主学习实践知识的建构必须基于教学实践,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对新概念的理解由表面转向深层,由此促进教师个人意义的发现。此外,作者证明了Stanley反思模式五阶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指出教师自主和学生自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育部门在组织教师相关培训时,要重视教师原有的知识及信念体系,引导教师在反思实践中建构对新概念的个人理解。
其他文献
小说《高加索俘虏》是俄罗斯当代作家马卡宁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部描写发生在高加索地区的车臣战争的作品。该小说融合了马卡宁的多种艺术风格,与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列夫
19世纪初,年轻的济慈走到了赫拉克勒斯式的十字路口:在这样的时代,要过怎么样的人生?药剂师还是诗人?同时,济慈发现自己站在浪漫主义时代的十字路口:为传统神话招魂还是为新纪元
石黑一雄是当代著名的日裔英籍作家,年轻时便享誉世界,与拉什迪、奈保尔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他在英国长大并接受典型的英式教育,因此,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移民身份和
黑人妇女身处社会最底层,遭受着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她们的声音也无情地淹没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社会中。在等级森严的男权话语系统中,黑人妇女想要发声,就必须
从1926年问世以来,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一直是文学分析的
长久以来,隐喻被学者认为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辞手段。莱考夫与约翰逊(1980)合著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这宣告了隐喻研究的新纪元。他们指出,隐喻大量存在
文学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关于在文学翻译中应当采取何种策略的问题,中国许多学者和翻译家莫衷一是,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争论。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大多在父权社会下被迫扮演着传统角色,充当男性的“玩物”和“生育机器”。在长期的无知、麻木中迷失自我。但在潜意识中,她们对独立自
语言迁移理论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后,便引发了关于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激烈讨论。该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对比分析假设时期和中介语假设时期。在这过程中,研究母语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