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Pushover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抗震性能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将非线性静力计算结果与弹性反应谱紧密结合起来,用静力分析方法来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抗震性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国学者先后对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刚性地基条件下的情况,考虑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Pushover分析相对较少,本文尝试采用Pushover方法对考虑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体系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随后采用Pushover方法通过SAP2000有限元分析程序对12层固结于地基的框架结构在7、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下各性能点处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对该结构在各烈度下的抗震性能和行为进行了评估,并对不同侧向加载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运用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反力系数法,建立了考虑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体系模型,运用Pushover方法通过SAP2000程序对两种体系进行7、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下体系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种体系之间的一些共性和差异。随后将共同作用体系的Pushover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进行对比。最后比较了一些相关参数变化对共同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总结了相互作用体系对相关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其他文献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土木工程结构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破坏。由于地震来临时在建工程基本处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对于其受损情况的合理检测鉴定显得尤其重要。既需要避免
可替换耗能梁段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是由带可替换耗能梁段的偏心支撑与PEC柱组成的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其抗震性能良好。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塑性破坏主要集中在可替换耗
本文通过对清水混凝土结构局部装饰性效果保持问题、建筑工程细部节点防水问题和对拉螺栓施工工艺繁琐等问题的大量调查与研究,并基于对FRP(Fiber Reinforced Ploymer)材料成型工艺、力学特性及各项耐久性能充分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可以通过充分利用FRP材料剪切强度低、容易切割施工、耐腐蚀无锈迹等优势研发一种新型对拉螺栓来解决上述问题。论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以下几点:首先,
学位
目前地震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震后重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此时开发一种具有极小震后残余变形,极优的结构变形能力且在大变形领域仍能提供稳定承载力,
近年来,纤维增强塑料(FRP)筋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FRP筋材料的直至破坏仍保持完全线弹性的性能,使其更进一步的应用受到了限制,FRP筋混凝土构件不具有钢筋
学位
饱和砂土液化是地震震害之一,对建(构)筑物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目前对饱和砂土液化的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其中砂土液化机理中的孔隙重构理论值得研究,孔隙重构中水
在全球持续变暖,气候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极为紧迫的任务。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国内目前对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研究除利用强
原子有限元方法是一种耗时少且与分子力学方法有着近似精度的原子尺度模拟方法。由于该方法与传统的原子有限元方法有着相同的理论框架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用来进行多尺度模拟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形式,由于其具有减少内支撑、增加施工工作面等多方面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受力机理仍不明确,计算方法尚不成熟,尤
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新旧路基,极易导致差异沉降的产生,从而导致路基及路面开裂、路面病害和桥头跳车现象。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是路基差异沉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