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荷载对扩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新旧路基,极易导致差异沉降的产生,从而导致路基及路面开裂、路面病害和桥头跳车现象。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是路基差异沉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对交通荷载对扩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周期荷载作用下路面附加沉降呈“盆”形分布,路面薄弱环节出现在距旧路基路肩边缘约1米处位置;路基超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及沉降响应体现了周期荷载作用特征;距旧路中心距离22 m~23.5 m路面以下部分填土出现了Mandel-Cryer效应;周期荷载路基产生的附加沉降比冲量等效的静力荷载大;荷载作用车辙上,有效应力相对集中,影响深度至路面以下1 m;  采用等效长期荷载的方法对双侧加宽标准断面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差异沉降引起路面开裂破坏的可能性在路基扩宽后的初期阶段较大,新路基路肩内侧破坏的可能性随时间逐渐增加;  单侧加宽及较高路堤填土高度对控制路面附加沉降及差异沉降不利,但可避免路肩首先破坏;  路堤扩宽宽度的增加能避免路肩成为薄弱环节,这虽对控制路面附加沉降及差异沉降不利,但随扩宽宽度的增加沉降并不明显,故在工程中综合考虑扩宽经济效益等其它因素时可忽略扩宽宽度增加对差异沉降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腐蚀环境下钢结构性能演变与安全评估是土木工程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无涂层钢结构为研究对象,对钢结构锈蚀后表面特征和材料性能退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在役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土木工程结构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破坏。由于地震来临时在建工程基本处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对于其受损情况的合理检测鉴定显得尤其重要。既需要避免
可替换耗能梁段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是由带可替换耗能梁段的偏心支撑与PEC柱组成的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其抗震性能良好。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塑性破坏主要集中在可替换耗
本文通过对清水混凝土结构局部装饰性效果保持问题、建筑工程细部节点防水问题和对拉螺栓施工工艺繁琐等问题的大量调查与研究,并基于对FRP(Fiber Reinforced Ploymer)材料成型工艺、力学特性及各项耐久性能充分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可以通过充分利用FRP材料剪切强度低、容易切割施工、耐腐蚀无锈迹等优势研发一种新型对拉螺栓来解决上述问题。论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以下几点:首先,
学位
目前地震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震后重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此时开发一种具有极小震后残余变形,极优的结构变形能力且在大变形领域仍能提供稳定承载力,
近年来,纤维增强塑料(FRP)筋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FRP筋材料的直至破坏仍保持完全线弹性的性能,使其更进一步的应用受到了限制,FRP筋混凝土构件不具有钢筋
学位
饱和砂土液化是地震震害之一,对建(构)筑物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目前对饱和砂土液化的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其中砂土液化机理中的孔隙重构理论值得研究,孔隙重构中水
在全球持续变暖,气候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极为紧迫的任务。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国内目前对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研究除利用强
原子有限元方法是一种耗时少且与分子力学方法有着近似精度的原子尺度模拟方法。由于该方法与传统的原子有限元方法有着相同的理论框架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用来进行多尺度模拟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形式,由于其具有减少内支撑、增加施工工作面等多方面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受力机理仍不明确,计算方法尚不成熟,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