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用户体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壮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其丰富多样的纹饰图案,高度概括的造型,强烈的色彩搭配,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内涵与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壮锦纹饰符号突破了原有的载体,以一种文化视觉符号应用于广西八桂大地的生活场景当中。通过对壮锦纹饰艺术形态的应用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壮锦载体或媒介变化的多元化与壮锦艺术形态单一化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用户体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壮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其丰富多样的纹饰图案,高度概括的造型,强烈的色彩搭配,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内涵与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壮锦纹饰符号突破了原有的载体,以一种文化视觉符号应用于广西八桂大地的生活场景当中。通过对壮锦纹饰艺术形态的应用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壮锦载体或媒介变化的多元化与壮锦艺术形态单一化与同质化之间的矛盾问题,遂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讨壮锦纹饰艺术形态再设计的策略。以用户体验为理论依据,将壮锦纹饰符号进行分解与重构,把壮锦符号从单一的载体转化为多维度的载体媒介中传播,利用其丰富多样的图形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场景进行多种形式的再设计应用,为人们呈现出多样化的全新体验形式,使得壮锦符号成为当地人们文化价值观的升级与再现。本文以基于用户体验的壮锦纹饰艺术形态再设计进行研究及探讨,内容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相关论述。首先,通过对壮锦纹饰艺术形态的特征、衍生变化及应用在传统设计、平面设计与空间维度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当前壮锦媒介形态的多元化与壮锦纹饰图形应用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性问题,为用户体验理论引入壮锦再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其次,深入了解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概念,分析了壮锦纹饰艺术形态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发现壮锦纹饰艺术形态通过再设计的手段会形成一种新的体验方式,从而提出用户体验引入壮锦再设计的可行性。第三,通过前两章的用户理论与壮锦艺术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辛向阳的EEI体验模型及诺曼的设计三个层次的理论探究,分析优秀的壮锦纹饰艺术形态再设计的体验案例,针对用户体验的期许、事件、影响三个体验阶段,分析了壮锦再设计期许的用户需求、目标与期望,提出了壮锦再设计进程体验阶段的主题体验、文化体验、感官体验、交互体验、空间体验、情感体验及综合情境体验等七个体验路径,总结了壮锦再设计对用户形成情绪反应、创造个性化体验记忆、促使用户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形成了壮锦纹饰艺术形态再设计的体验设计策略。基于用户体验的壮锦纹饰艺术形态将会在新的应用场景或媒介中形成有效的设计方法与策略,为壮锦的现代转型、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价值,也有利于为相关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市场产品开发等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社交媒体凭借其互动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优势得到了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广泛应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利用社交媒体提供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档案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社交媒体的出现给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机遇。档案机构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向用户提供档案服务。在这种背景下,结
随着中国越来越重视科技事业和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强、社会事业发展快,科技实力雄厚,可以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向现代化、高质量、可持续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成功样板。深度促进科技创新产业与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生态环境融合发展能力,打造和谐共生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成为其重要的战略定位。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首先从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环境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私自改装车辆、使用假牌套牌等交通管控问题也日益突出,仅仅以车牌号码作为车辆的标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已显得捉襟见肘,
研学旅行是一门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是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壁垒的重要探索,也是实现综合实践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我国深化素质教育的新生力量,以其日益凸显的育人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设计是关乎课程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研学旅行全面铺开之际,加强对这门课程的理论研究,厘清研学旅行课程的要义与实质,检视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困境与问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长与幼儿教师则是幼儿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群体。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研究主要以家长与幼儿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河南省T县23个乡镇的23所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在家园合作的认识与态度上,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充分,但对家园合作的角色认识模糊;家园合作态度积极,但家长的主动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Glen Dudbridge,1938—2017)是二战后英国汉学转型期的代表人物,曾先后在剑桥、牛津大学任教,并从1994年起担任牛津大学东方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所长,为牛津大学的中国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曾同时兼任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家协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等职务,是欧洲现代汉学界的佼佼者。杜德桥致力于汉学研究五十余年,共出版专著11部,发
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已关注到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热衷体育运动往往会被家长指责不爱学习。在学校,体育课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现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观念上以及行动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由此,若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证明体育和学业成绩之间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对学生形成运动意识、端正运动态度、养成运动习惯具有重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自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民间美术资源,这些资源的诞生都离不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也面临着一个发展瓶颈,而美术教育则是传承艺术美和文化观念的重要途径,民间美术这一优秀资源应该在初中美术中得到开发应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很多资源都被应用
城市工作的高节奏给年轻人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孩子的教养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城市青年普遍面临的困境,祖辈与父辈合作教养已经成为家庭育儿结构的新常态。根据米德的代沟理论,由于两代家长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根本不同,两代家长的分歧集中表现为祖辈的“经验育孙观“和父辈的“现代育儿观”的排斥对立,双方的矛盾分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合作育儿的效果。代际学习作为终身教育领域的学习方式,为不同世代人群产生交互连接搭建了桥
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洛阳方言中存在的变韵现象。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对洛阳方言各类变韵的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及其所表达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全面描写。在对洛阳变韵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后发现,洛阳方言中存在的变韵类型主要有:儿化变韵、动词变韵、形容词变韵、地名变韵和人名变韵等。洛阳方言的变韵现象类型多样,音变形式丰富。以往的研究未能涵盖所有的形式。在语音变化形式上,动词变韵和形容词变韵的语音形式基本一致;地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