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竞争激烈、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社会不仅要求每一个适存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更要具有随时准备适应改变的心态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和谐程度。心理和谐水平越高,就越能恰当的看待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在处理人、事方面会更加从容;在面临困难时更加坦然。在中国,心理和谐日益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已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对于大学生而言,其首要任务仍是学习,在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充实或空虚的学习取决于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全方位发展、能力提高,进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程度均有重要影响。此外,生活在校园的大学生,虽与社会和朋友接触更多,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但不论从学习还是生活上尚且需要依赖于家庭的支持和抚养,那么家庭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产生如何影响呢?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学业情绪、心理和谐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机制,以便为培养更优秀、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大学生心理和谐问卷对衡水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的960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学业情绪、心理和谐的总体特征和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等统计方法,主要得出如下结果:1.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学业情绪、心理和谐整体情况比较乐观;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独生、家庭月收入、父亲学历、母亲学历上均有显著差异;3.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在年级、性别因素上差异显著;年级、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学历均对大学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产生显著影响;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在年级、家庭收入水平、母亲学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在年级、性别、收入水平上有显著差异;4.心理和谐总分在年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仅在人际和谐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独生变量上,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谐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水平对心理和谐总分产生显著影响,家庭月收入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程度越高;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主效应不显著,其交互作用显著;5.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学业情绪、心理和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学业情绪、心理和谐及其分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学业情绪与心理和谐及其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学业情绪与心理和谐及其分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学业情绪在家庭亲密度和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