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网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方法的不断提出,人们不断讨论、探究,以期寻求一种高速传输和灵活交换相融合的高效网络。目前的网络结构的定位为IP-over-WDM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针对网络中已有的通信模式,人们对WDM光网络中如何实现灵活的交换与高速的传输提出了新的方案—光突发交换网(OBS)。作为一种现有技术可行的光交换方案它克服了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缺陷。OBS由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组成,网络在边缘节点处完成业务的接入。业务按照目的地址和QoS等级进行分类并组装成一个大的突发包(Burst),同时生成对应的控制帧。控制帧将超前数据帧在专门的信道发送,并在网络的核心节点处、在电域中进行处理,为数据帧配置全光通路。在完成全光通路配置后,数据即可在全光领域中传输。但是OBS要想在下一代光网络中立足,在网络中还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控制面来技术支撑,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控制面技术就是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GMPLS是MPLS向光网络扩展的产物,实现了IP和光网络的融合,使得标签不仅能支持分组交换,时分交换,GMPLS还对信令和路由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以实现光网络的全智能化。具体来讲,第一章介绍了该网络依然再研究的意义与背景。第二章首先介绍光网络中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控制面的体系结构,以及现有GMPLS网络的网络结构,研究分析了现有GMPLS的关键技术,如信令协议、路由协议等。第三章首先介绍了OBS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GMPLS控制面的OBS网络体系结构,并讨论了该试验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第四章搭建了传统OBS网络平台和基于GMPLS控制平面的OBS网络的仿真系统,分析它们的数据传输特点,最后讨论仿真结果。总体上来看,论文的主要成果表现如下:1.进一步研究了GMPLS与OBS相结合的网络,对GMPLS的功能增强给出了具体方案。比较了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网的优点。2.用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GMPLS-OBS网络比传统OBS的优异性。
其他文献
高光谱图像是由高光谱遥感成像仪捕获的同时包含空间和光谱信息的图像,由于高光谱图像仪分辨率的限制以及自然界地物的复杂多样性,单像元点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类别的地物,意味着“混合像元”广泛存在,这严重阻碍着高光谱图像处理向定量化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混合像元问题,实现高光谱图像解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高光谱图像存在混合像元问题,采用基于统计理论的盲分离理论,研究非负独立成分分析算法,提出
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雷达、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它已成为阵列天线系统和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波
2006年,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将APD统计参量测量列为一种新的电磁骚扰的标准测量方法,写入CISPR16-1 Ed.2中。关于APD测量仪的指标要求以及APD测量方法等都有了明确的规
在向量网日臻完善的理论体系基础上,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在局域网上搭建向量通信子网并提出了共享式局域网内虚拟融合交换机的新概念以及TCP/VN协议栈的新设计。在综合分析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将进一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在大数据时代,人们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日
目前,随着移动计算和嵌入式系统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位置感知的兴趣曰趋浓厚。定位服务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促使我们加大了对定位技
多媒体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随之而来的多媒体数字产品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问题日趋突出。数字水印技术可以作为对加密系统的补充,既可进行版权保护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特性的边缘检测方法。分别利用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对角线方向高频信息 ,根据李氏指数与小波变换关系 ,采用零交叉检测方法和极大值在不同尺度下传播的特性 ,检测出图像在 3个方向的极大值。对不同尺度不同方向高频子图像 ,首先采用平均值法确定阈值 ,去除震荡噪声 ,然后对不同方向高频子图像合成的图像 ,根据最大类间方差法 ,计算其阈值 ,求出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新兴技术,适用于环境监测、智能空间、医疗系统、机器人开发等诸多领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自组织网络
近程雷达模拟器完成射频信号接收、目标回波信号模拟和发送,其是近程雷达目标模拟试验系统的关键设备,用于交会仿真试验、性能测试、目标探测识别试验。本文围绕近程雷达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