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理论看《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1072298534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翻译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们不仅从语言学的视角来探索它,而且还应用不同的文化观点来研究它。仅就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些研究的视角既有心理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和跨文化交际的,还有女性主义的、解构主义的和后殖民主义的,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构成了当今的翻译理论研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多视角的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了翻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学科地位。在所有这些文化理论视角中,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向。 后殖民主义是一个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学说,大多采用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其结果是消除“中心”和“权威”,提倡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发展东西方之间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该理论被应用于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被称为后殖民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从后殖民视角考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文化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权力运作,认为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存在着权力差异,这两种文化之间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平等对话。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从微观视角来考察翻译活动,把翻译看成一种纯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认为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等值,翻译是在具有平等地位的两种语言间的平等对话,完全忽视了隐藏于翻译实践背后的权力差异和历史语境。而后殖民翻译理论则把翻译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大背景之中,宏观地考察翻译与文化霸权、翻译与意识形态、翻译与译者文化身份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关于语言平等、文化平等这类乌托邦式的理论预设,并最终否定了追求意义对等或语义对等的翻译理想。 在文化殖民过程中,翻译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翻译在后殖民语境下充当了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扮演了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的角色;另一方面,翻译也一直是第三世界人民抵制文化霸权的有力武器。有感于此,本文以后殖民翻译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以林语堂和雪利·布莱克(Shirley Black)所译《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为个案,在详细考察、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充分揭示了在翻译第三世界文学作品活动中西方译者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弱势文化的偏见和轻视以及东方译者为保护本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和抗争。这种个案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从实践
其他文献
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现状,描述了SPOC的特点,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SPOC结合的必要性,根据多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和经验总结,试论了本课
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案件是典型的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交叉的案件,因此法律关系复杂,审判难度较大。加之立法上的欠缺和理论界的分歧,致使各地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存在较多问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地区11 430名年龄在3~10岁儿童进行儿童先天性手畸形调查,为该地区先天性手部畸形的患病率首次提供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发现可能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危险因
尽管应用物理因子治疗骨关节疾病已有较多报道,并且对于联合应用物理因子能够产生哪些理化反应以及会带来怎样的治疗效果,国内外亦有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是,从目前来看,有针
本文主要参照国际试验标准,对高耐碱玻璃纤维和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论文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尤其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及
随着教育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智商(IQ)并不是衡量智慧水平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情商(EQ)即情绪智力的管理下才可能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可能是健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许多大城市都进行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体系,至于如何保障该体
进入新世纪,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声,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方式被广大中小学师生所接受。但实践证明,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必将消亡,代之而起的必将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由于各种因素,路面早期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