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及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参照国际试验标准,对高耐碱玻璃纤维和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论文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尤其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及发展应用概况,并对国内外玻璃纤维混凝土(GRC)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总结。为拓展玻璃纤维混凝土和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空间,又鉴于国内外学者对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重视,作者设计了大量高耐碱玻璃纤维[ARGF(H)]、钢纤维(SF)以及混杂纤维[SF+ARGF(H)]的高性能混凝土试验,对比了不同类型,不同掺量的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工作度、含气量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论文的重点是,结合RILEM标准中的纤维混凝土能量吸收值和等效抗弯强度评价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计算断裂能以及拟和跨中位移与裂缝口扩展宽度的关系(即δ和CMOD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混杂能发挥钢纤维增韧和玻璃纤维抵抗收缩裂缝的性能优势,具有较好的混杂效应,并得出一个具有较高性价比的玻璃纤维掺量;δ和CMOD线性关系良好,δ/CMOD值与纤维类型和纤维掺量均无明显的相关性。论文还在纤维同等掺量、相近长度的条件下,对比了高耐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纤维均能提高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与聚丙烯纤维相比,玻璃纤维对这两种强度的提高幅度更大,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试验结果还显示,两种纤维对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SCHPC)早龄期自由收缩的影响无明显的区别,但均能明显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破坏特征。 在论文的最后,结合试验结果,作者分析了试验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展望了玻璃纤维混凝土和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快递行业也随之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为了抢占中国的快递这个大蛋糕,国际的快递公司也纷纷把视线转向了中国市场。国内从事快递业
初、盛唐间,在文士荟萃的吴越之地,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四人“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号“吴中四士”。他们的创作风格鲜明,作品虽大都佚失,却依然留下了千百年来人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广大中小企业在保持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优化产业分工,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
目的寻找合适的气管切开吸痰者站位,减少痰液喷射。方法将4000例次气管切开吸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次。实验组吸痰操作时护士站于患者肩部以上的部位,对照
提出了一种新型紧凑式回热器———一次表面回热器(PSR)的设计技术。结合船用ICR燃气轮机一次表面回热器的研发,简述PSR的结构特点及其设计计算的理论依据,并给出了设计算例
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现状,描述了SPOC的特点,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SPOC结合的必要性,根据多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和经验总结,试论了本课
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案件是典型的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交叉的案件,因此法律关系复杂,审判难度较大。加之立法上的欠缺和理论界的分歧,致使各地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存在较多问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地区11 430名年龄在3~10岁儿童进行儿童先天性手畸形调查,为该地区先天性手部畸形的患病率首次提供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发现可能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危险因
尽管应用物理因子治疗骨关节疾病已有较多报道,并且对于联合应用物理因子能够产生哪些理化反应以及会带来怎样的治疗效果,国内外亦有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是,从目前来看,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