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肯定学前教育资源数量提高的同时,确保质量成为了当前与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幼儿教师正是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中最重要的支撑因素。目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质量危机、精神危机与处境尴尬等挑战,对其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关注与研究不仅可以促使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也是保障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质量、学前教育品质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借助生态学理论,研究者将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角度把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全貌,从而推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与访谈法。首先,搜集了有关生态学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文献资料,从教师教育研究的生态学转向、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以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基于生态系统论、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以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其次,本研究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理论框架自编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回收了来自F省共526名幼儿教师的问卷数据,并运用SPSS23.0进行数据检验与分析,分别采用描述统计与差异分析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总结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生态学原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最终提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优化的原则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F省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显著高于中等程度,学校软件生态显著高于中上程度。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人口学变量中,家庭情况、职称与编制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整体有显著影响;在园所变量中,园所地区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整体有显著影响。通过对现状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者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微观个人生态环境、中观学校生态环境与宏观社会生态环境出发,论述其生态的失衡现象,包括:幼儿教师的从业动机各不相同、幼儿教师一日生活状态疲惫、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难、幼儿园物质环境条件水平差异性较大、幼儿教师专业制度仍需完善、幼儿园组织氛围仍需优化、幼儿教师的物质与制度条件有待改善、幼儿教师的社会评价不容乐观等,并针对现状借助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耐力定律”、“群体动力”、“边缘效应”与“整体效应”等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凸显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本化、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动性、激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创造性与把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体性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提出三个方面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优化策略:第一,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建设,改善微观个人生态环境;第二,形成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机制,优化中观学校生态环境;第三,确保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软硬件条件,提升宏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