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的检测及意义探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w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食管腺癌(EAC)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全球90%以上的国家ESCC发病率明显超过EAC,而中国的ESCC发病率位居全球首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ESCC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但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纤维内镜与黏膜组织活检具有局限性,常规肿瘤标志物亦存在敏感性和/或特异性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ST)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引起关注。有学者认为生物体内存在着针对半胱氨酸蛋白酶与CST之间平衡的调节,该平衡的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CST1)蛋白在早期ESCC患者癌组织中存在异常高表达,是否CST1在ESCC患者的血清中亦存在高表达值得探讨,为此我们构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进行小样本队列的血清CST1检测,结果显示CST1在早期ESCC患者组的水平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食管良性病变(EBL)患者组与健康对照(HC)组(P<0.05),提示血清CST1的检测可能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目的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我们拟(1)对构建的CLIA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评价,评估其检测性能;(2)扩大样本规模检测,深入探讨血清CST1检测对ESCC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监测与预后判断的价值;(3)分析血清CST1与常规肿瘤抗原类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建立两者的联合检测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对ESC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早期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CST1蛋白表达。2.对构建的CLIA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干扰实验、样本稳定性、试剂稳定性。3.基于构建的CLIA法行扩大样本规模【112例早期(0期、Ⅰ期、Ⅱ期)ESCC患者、101例晚期(Ⅲ、Ⅳ期)ESCC患者、107例EBL(食管糜烂、食管平滑肌瘤等)患者、151例健康对照】的检测,观察早期ESCC患者组血清CST1的表达水平以及不同病程ESCC患者之间血清CST1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清CST1检测对ESCC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的价值。4.通过对28例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ST1水平变化的比较,探讨血清CST1检测对ESCC疗效监测的价值。5.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及电话随访等方式密切追踪治疗后ESCC早期患者的复发情况,探讨血清CST1检测对ESCC预后判断的价值。6.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ESCC患者血清常规抗原类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的水平,研究3种常规抗原类标志物检测对ESCC早期诊断的性能。7.分析CST1与3种常规肿瘤抗原类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建立两者的联合检测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对ESCC早期诊断的性能。结果1.构建的CLIA法检测血清CST1的线性范围为6.25~400 U/ml;最低检出限1.35 U/ml;平均回收率102.65%;本方法的低、高水平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43%、1.94%,均<1/4TEa;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39%、1.90%,均<1/3TEa;血红蛋白、类风湿因子对本方法无显著干扰,重度脂血和黄疸对低浓度CST1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干扰;样本的4℃保存稳定性良好;试剂的25℃、37℃热稳定性与4℃效期稳定性良好。2.ESCC早期患者癌组织CST1表达阳性率81.8%(18/22),而配对癌旁组织表达均为阴性。3.以68.33U/ml为cutoff值,ESCC早期患者血清CST1的水平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EBL、HC组(P<0.05);血清CST1对ESCC早期患者的诊断敏感性31.25%(特异性92.64%),AUC达0.654。4.ESCC晚期患者组血清CST1水平(81.29±56.17 U/ml)明显高于ESCC早期患者组(60.08±42.36 U/ml)(P<0.05)。5.28例ESCC患者手术后血清CST1水平(37.49±23.98 U/ml),明显低于手术前血清CST1水平(53.32±23.37 U/ml)(P<0.05)。6.20例ESCC复发患者组血清CST1水平(88.46±50.39 U/ml)明显高于无复发患者组(53.92±37.98 U/ml)(P<0.05),且50%复发患者组复发前血清CST1高于正常参考水平68.33U/ml。7.ESCC早期患者组血清CEA的水平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EBL组/HC组(P<0.05);ESCC早期患者组血清CYFRA21-1、SC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BL组/HC组(P<0.01),而水平与EBL组/HC组无显著差异(P>0.05);3种常规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对早期ESCC的敏感性介于10.81%-29.73%,特异性均>92.0%,其中以SCC对ESCC早期患者的AUC最高,达0.722。8.CST1与3种常规抗原类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模式中,以CST1与CEA、SCC的联合检测对ESCC早期患者的AUC最高,达0.726(95%CI0.653-0.798),诊断敏感性44.59%(特异性92%)。结论1.构建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CST1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2.血清CST1检测对ESCC具有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的价值。3.3种常规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ESCC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CST1与CEA、SCC的联合检测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对ESCC的早期诊断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公共数据库,回顾性采用综合预后分析方法对接受全喉切除术的局部晚期喉癌患者进行长期的生存趋势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建立的SEER(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纳入总共2094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喉癌并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1992-2011年,随访时间5年以上)的患者。除采用传统的
目的:分析CSOM(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CHOLE(Cholesteatoma,中耳胆脂瘤)的听骨链损害对听力的影响,研究纯音测听结果对听骨链状态的诊断作用,为临床诊治听骨链损害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科住院,并由同一名耳科医生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共1
目的:探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的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的血清代谢组的差异以及差异代谢物对小鼠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R组及对照组,使用OVA进行腹腔致敏和滴鼻激发诱导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的症状,进行生物学行为评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总Ig E、OVAs Ig E的
目的本研究为指导视障青少年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建议,采用时间权衡法(Time trade-off,TTO)测量视力障碍(简称“视障”)青少年的健康效用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视障青少年的助视器使用情况,对影响视障青少年弃用助视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采用电话随访调查。对象来源于省残疾人联合会既往登记的低视力患者数据库及我院低视
目的血浆EBV DNA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鼻咽癌(NPC)的发展和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前EBV DNA与LDH联合检测在鼻咽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行调强放疗的首诊非转移鼻咽癌患者82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治疗前EBV DNA与LDH的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用于生存分析,log-r
目的:通过对本中心PET/CT在肺癌患者中应用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PET/CT对肺癌的诊断和穿刺活检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PET/CT中心检查诊断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组织标本证实的肺癌患者67例,分析PET/CT代谢情况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2)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
目的:比较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与健康人群咽喉部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差异性,探讨咽喉部微生物菌群变化与LPR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咽喉疾病患者,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目的:分析多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多重HPV感染是否较单型别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等级升高的风险更高,以期为以HPV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提供风险识别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我院宫颈门诊并接受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的年龄在16-87岁的妇女共5963例。依据宫颈病理结果将入选者分为炎症组,≤低度鳞状上皮内
目的:探索T3-4期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福建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术后T3-4期患者240例,其中80例为实验组(IVIP组),采用FOLF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并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通过1:2配对,收集对照组160例(IV组),仅予FOLFOX方案治疗。两组均完成至少8个周期的静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定量测定(FNA-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求取FNA-Tg及FNA-Tg/血清Tg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经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恶性超声征象的患者387例、共419枚淋巴结,并行FNAC、FNA-Tg及患者血清Tg测定。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