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改良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于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入院后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7例(88眼),根据手术切口大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术中制作6mm长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和3.5mm×3.5mm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板层巩膜瓣,改良组制作3.5mm×1.5mm大小的“L”型结膜瓣和2.5mm×2.5mm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板层巩膜瓣。比较两组术后1d、1w、1mon、3mon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手术成功率、滤过泡情况、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眼别、性别、平均年龄、术前平均眼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各类型青光眼数量、抗青光眼手术史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后3mon时的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降眼压效果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除术后3mon时,其余各时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在术后1d-1mon期间最佳矫正视力有更显著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术后眼压在组间和组内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组间术后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各随访时期的手术成功率均>80%,改良组均>90%,且改良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大于常规组。结论:两组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相比常规组,改良组手术操作更简便、眼组织创伤更小,中短期(术后3mon)降眼压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CSOM(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CHOLE(Cholesteatoma,中耳胆脂瘤)的听骨链损害对听力的影响,研究纯音测听结果对听骨链状态的诊断作用,为临床诊治听骨链损害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科住院,并由同一名耳科医生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共1
目的:探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的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的血清代谢组的差异以及差异代谢物对小鼠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R组及对照组,使用OVA进行腹腔致敏和滴鼻激发诱导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的症状,进行生物学行为评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总Ig E、OVAs Ig E的
目的本研究为指导视障青少年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建议,采用时间权衡法(Time trade-off,TTO)测量视力障碍(简称“视障”)青少年的健康效用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视障青少年的助视器使用情况,对影响视障青少年弃用助视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采用电话随访调查。对象来源于省残疾人联合会既往登记的低视力患者数据库及我院低视
目的血浆EBV DNA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鼻咽癌(NPC)的发展和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前EBV DNA与LDH联合检测在鼻咽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行调强放疗的首诊非转移鼻咽癌患者82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治疗前EBV DNA与LDH的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用于生存分析,log-r
目的:通过对本中心PET/CT在肺癌患者中应用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PET/CT对肺癌的诊断和穿刺活检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PET/CT中心检查诊断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组织标本证实的肺癌患者67例,分析PET/CT代谢情况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2)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
目的:比较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与健康人群咽喉部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差异性,探讨咽喉部微生物菌群变化与LPR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咽喉疾病患者,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目的:分析多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多重HPV感染是否较单型别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等级升高的风险更高,以期为以HPV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提供风险识别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我院宫颈门诊并接受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的年龄在16-87岁的妇女共5963例。依据宫颈病理结果将入选者分为炎症组,≤低度鳞状上皮内
目的:探索T3-4期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福建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术后T3-4期患者240例,其中80例为实验组(IVIP组),采用FOLF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并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通过1:2配对,收集对照组160例(IV组),仅予FOLFOX方案治疗。两组均完成至少8个周期的静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定量测定(FNA-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求取FNA-Tg及FNA-Tg/血清Tg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经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恶性超声征象的患者387例、共419枚淋巴结,并行FNAC、FNA-Tg及患者血清Tg测定。将4
背景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食管腺癌(EAC)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全球90%以上的国家ESCC发病率明显超过EAC,而中国的ESCC发病率位居全球首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ESCC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但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纤维内镜与黏膜组织活检具有局限性,常规肿瘤标志物亦存在敏感性和/或特异性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