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RNA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发生急性呼吸道疾病。自上个世纪初期开始,世界上已发生了多次流感大流行。大流行流感和季节性流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更让人们担心的是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者的病死率高达60%以上,此类流感一旦在人间大流行将引起灾难性的后果。研究者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感染者和动物模型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引起的免疫损伤(“细胞因子风暴”),但其发生和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更换了研究视角,以可以被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感染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的豚鼠为模型,探讨豚鼠感染A型流感病毒以后,模式识别受体、效应分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应答特点,从而探索先天免疫在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首先,建立了与天然免疫相关的因子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包括豚鼠的IFN-β、IL-10、IL-18、IL-8、IP-10、TLR7、TLR8、RIG-1、MDA5、NLR、STAT1、MAVS、MX1、PKR、Caspase-1、TNF、IFN-γ、IL-1β、CCL2、CCL5、TLR3。以该方法,用于检测不同致病力表型的H1N1和H5N1流感病毒感染豚鼠后肺脏中上述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量,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基因扩增效率基本一致,可以通过△△Ct法对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数据分析。进而用不同致病力的四株A型流感病毒(两株H1N1亚型,两株H5N1亚型)感染豚鼠,通过对豚鼠肺脏和鼻洗液进行病毒复制滴度检测,结果显示感染H1-XD、H1-UI-182、H5-132、H5-LW亚型流感病毒后的豚鼠鼻洗液病毒EID50最高分别可达104.5/ml、105.25/ml、10575/ml、101.98/ml,肺脏中病毒EID50分别为105.5/ml、102.5/ml、1055.25/ml、102.25/ml,但是所有攻毒第5天之后的样品均检测不到病毒滴度。结果表明A型H1N1和H5N1亚型流感病毒可以在豚鼠肺脏内进行复制,但是并不引起机体产生临床症状,3-5天之后病毒就被机体清除掉。为阐明豚鼠的先天免疫应答在病毒感染与清除中的特征,我们对豚鼠感染病毒前后肺组织中与先天免疫相关的的模式受体与细胞因子1mRNA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对小鼠表现出致病性差异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豚鼠后,豚鼠的模式识别受体、效应分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均未发生明显的应答;但与甲型H1N1病毒感染豚鼠表现不同的是,豚鼠感染在小鼠上表现出不同致病力表型的H5N1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后,豚鼠的模式识别受体RIG-1和MDA5升高明显,下游效应分子MX1和PKR升高显著,说明豚鼠的产生了针对H5N1病毒的先天免疫应答,但另人感兴趣的是,豚鼠体内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变化不明显,尤其是IL-1、IL-8和TNF-α几种细胞因子“风暴”标志性细胞因子均未明显增高,说明豚鼠可能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具有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发生的能力,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泛嗜性炎症损伤。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阐明豚鼠先天免疫应答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从而为人高致病性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