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常见条件致病菌,并且对首选治疗用药磺胺类日趋耐药,其临床感染治疗难度加大,sul基因是其对磺胺类药物主要抗性基因。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探讨不同药物浓度条件下,猪源大肠杆菌所携带耐药基因(sul)的表达差异,探究猪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sul)能否向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转移,以期为贵州猪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指导,为寻找治疗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方法提供帮助。结果如下:1、调查采用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分离自贵州省6个地区规模化养猪场的274株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274株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噻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9.2%、93.43%、96.72%、94.53%和82.12%。受检菌对复方新诺明表现为耐药,其MIC50和MIC90均为8/152μg/mL;对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噻唑为耐药,其MIC50分别为1024μg/mL、2048μg/mL,其MIC90均为2048μg/mL;对磺胺嘧啶和磺胺间甲氧嘧啶表现为中度耐药,其MIC50和MIC90均为2048μg/mL和4096μg/mL。2、采用PCR法检测了274株猪源大肠杆菌携带sul1、sul2和sul3的情况。结果显示3种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86.13%,其中sul3最高(86.13%),其次是sul1(48.54%)和sul2(36.86%);携带单个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5.76%),其中以sul3检出率最高(29.20%);携带二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29.56%;携带三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13.87%。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携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与其对磺胺的耐药性呈正相关。3、采用转化转移试验和接合转移试验的方法研究sul1、sul2和sul3在猪源大肠杆菌和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间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转化成功的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转化子,其对磺胺药物的MIC值出现864倍的升高,从敏感变为耐药。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接合子,其对磺胺药物的MIC值出现分别864倍的升高,从敏感变为耐药,并且接合转移频率为23×10-2。在转化子中检测出猪源大肠杆菌的sul1、sul2;在接合子中检测出猪源大肠杆菌的sul2、sul3,证实动物源大肠杆菌可通过转化、接合方式将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传递给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同一株细菌在不同浓度磺胺嘧啶药物处理12h后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ul2在无药物情况下呈低量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其表达量升高;而sul1和sul3在无药物处理时表达量最高,随药物浓度升高,其表达量下降;说明sul2的表达可能与细菌耐药的关系较为紧密。同一菌株中sul基因表达量呈sul2>sul3>sul1的趋势。结论: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五种磺胺类药物普遍耐药,且磺胺类耐药基因检测出率较高,以sul3为主,但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情况主要与携带sul2关系密切;猪源大肠杆菌磺胺类耐药基因可以通过接合和转化的方式转移至人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