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对BV-2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的干预效应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no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脑内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炎症是由于感染和损伤所引发的机体抵御机制,主要是由胶质细胞与淋巴细胞释放的毒性因子介导所引起的.在先前动物模型使用的研究中,发现在大脑发生炎症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释放促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以介导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小胶质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促进炎症反应发生的主要作用,为干预炎症反应进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最小的胶质细胞,数量少,大概为CNS神经胶质细胞的10%~20%.小胶质细胞在大脑神经组织中扮演着主要免疫细胞的角色,同时也是神经相关炎症反应的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同时,无论在神经元的生存还是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并且其外形与免疫系统树突状抗原呈递细胞相似,有效保护CNS免于病原体侵蚀.小胶质细胞在激活的时候会释放炎症前细胞因子,如IL-1、TNF-α以及氮氧化物在内的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在CNS的炎症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同时也表达许多细胞因子的受体,包括炎症前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受体,在调节和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上起关键的作用.最近,也有相关文献报道小胶质细胞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疾病进程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对于神经炎症的研究中,针对小胶质细胞炎症表达的治疗是对神经炎症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策略.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rion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里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一般该蛋白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在几乎所有类型细胞的胞质.NF-κB的激活可以通过多种细胞外信号进行调控NF-κB的靶基因.NF-κB在免疫应答、细胞增生及凋亡等重要功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神经发育、神经变性及可塑性变化等有关.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是目前NF-κB的活性抑制剂.PDTC能够改变氧化还原状态,金属螫合作用,降低或抑制酶活性,能够抑制通过激活NF-κB途径在小胶质等多种细胞的反应.PDTC由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组成,能分解成异硫氰酸盐和二硫化碳这两种低分子硫醇抗氧化剂,影响NF-κB的DNA结合活性,从而减少NF-κB的活化;另外PDTC还可以直接抑制NF-κB,在LPS诱导的小鼠脓毒性休克模型的研究发现,PDTC是通过减少NF-κB的核转位,抑制NF-κB的活化,使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基因的表达减少,炎性反应减轻,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PDT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还可以清除自由基的毒性作用,可以通过减少丙二醛等来降低氧化物质对细胞的损伤,能够用于重金属中毒和酒精中毒的解毒、癌症和获得性免疫抑郁综合征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对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并观察PDTC对其的干预效应.  目的:  1、观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2、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干预效应  方法:  1、细胞培养BV-2神经小胶质细胞常规接种在含10%胎牛血清、100g/L青霉素、100g/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置于37℃、95%空气、5%CO2培养箱内孵育.每48h换液、传代2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2、对BV-2细胞进行传代并随机分为空白照组、L组和L+P组.  3、其中对照组细胞加入PBS;L组加入LPS(1μg/ml);L+P组在加入LPS前30分钟加入50μmol/L的PDTC溶液进行干预并置于培养箱中孵育24小时.  4、经培养24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BV-2小胶质细胞中TNF-α、IL-1β、IL-6含量,同时对细胞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观察蛋白表达量的改变.  结果:  1.光镜下,O组、L组和L+P组BV-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静止状态下的小胶质细胞的形态为分支状胞体呈圆形或者椭圆形.L组的BV-2细胞经LPS(1ug/ml)24小时因刺激后活化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核体积明显变大,并且细胞形态成"阿米巴样"改变.然而,经PDTC预先处理的L+P组中,在加入LPS30分钟前给予PDTC(50ug/L)进行预处理,活化形态发生变化的BV-2细胞相对于LPS组明显减少.通过统计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占总细胞数量的比值我们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L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占总细胞数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预先给予PDTC进行处理的L+P组明显降低活化细胞比值(P<0.05).  2.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浓度的结果中与O组比较,L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增高(P<0.05);与L组比较,L+P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的浓度降低(P<0.05).  3.通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O组比较,L组中NF-κB p65与TLR4在BV-2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L组比较,L+P组中NF-κB p65与TLR4在BV-2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1、LPS可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发生形态变化,并且促使BV-2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症因子.  2、应用PDTC可干预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产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复习来说,一个好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学生也会将知识很好的运用,本次就对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高考复习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高考;学习策略  一、 前言  对于高中化学复习的教学方式必须有一个新的转变,放弃传统教学,采取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也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复习水平和质量
摘 要:中职物理新课程在全国大范围内实施,本文首先介绍新旧课标下物理教学方式的区别,接着我们将浅谈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中职物理教学,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讲述:一、在新课改下我们将利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二、怎样让学生在中职物理学习中充满自信。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新课标;激发兴趣;教学模式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质量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现在的素质教育应与全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相匹配,要求一次脱胎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实,在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提出了“自主学习”及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针对新课改的目标,高中物理教学探寻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途径,即开展研究性学习。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实施现状方面入手,分析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具体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  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物
摘 要: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面对从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再到智慧教育,物理教学必须要向着自主、分层、高效、碎片化学习等方向去转变。  关键词:智慧教育;多媒体教育;物理课堂;教学重构;碎片化学习;高效;分层教学  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全民学习、终
目的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表达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混合检测蛋白质浓度;取18只SPF级雌性、6周龄、体重相近的BALB/
生物以实验为主,具有实验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在新世纪,越发凸显出它的独特的前言学科的魅力。文章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国内外的实验探究的理论和实践,论
摘 要: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得出子二代4種表现型之比为9∶3∶3∶1。然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都是9∶3∶3∶1的比例。本文就9∶3∶3∶1中的异常分离比的情况作一归纳综述。  关键词:9∶3∶3∶1;变式;基因互作
摘 要:新型高效课堂在高中化学中的构建,可以大大提升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帮助高中学生加深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进行合理科学的备课,这也是打造新型高效课堂化学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本文针对高中化学中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新型高效课堂;高中;化学;构建  高中化学科目是高中教育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本文从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让课堂更贴近“三生”的要求。  关键词:“三生”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三生”课堂是我校在创四星活动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即渗透生活、生态、生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生活实际,教师贴近生活的启发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基础
必修1的核心内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材分了三个模块展开讲授。在运动的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运动过程;在力的部分,学生又学会了受力分析;最后在处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