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对比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适龄人群、高龄人群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效果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了解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病例,所有患者皆符合2018年美国心脏/卒中协会(AHA/ASA)所定义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小于4.5小时,并接受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按年龄分为适龄组(≥18岁,<80岁)和高龄组(≥80岁),并随机抽取同期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80岁)非溶栓治疗患者若干例作对照分析。提取患者住院、门诊病历信息,同时结合电话回访进行患者90天后的m RS评分,日常生活指数Barthel评分。并常规收集三组性别构成、是否合并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是否合并心房纤颤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发病-开始治疗时间以及治疗前NIHSS评分等信息。三组主要观察指标:(1)有效性指标观察: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治疗1、14天NIHSS评分;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y Rankins scale,m RS);日常生活指数Barthel评分。(2)安全性指标:治疗后7天内出血转化率(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症状性颅内出血率(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ICH)以及牙龈、关节、皮肤等其他非重要部位出血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68例。其中男性91例(54.1%),女性77例(45.9%)。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例,适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6例,以及未静脉溶栓溶栓按常规治疗的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入除适龄组年龄因素外,三组资料在性别构成,发病时间,主要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有效性指标观察:1、三组治疗前NHISS评分中位数无明显差异(11,11.5,12.5),治疗第1天,三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8.5,7.5,8),治疗第14天高龄溶栓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适龄组,但与非溶栓组无明显差异(6.5,3.6)。2、90天m RS评分高龄溶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非溶栓组(40.5%vs32.2%),90天高龄溶栓组平均Barthel评分高于非溶栓组(P<0.05)。安全性指标观察:治疗后7天内三组HT以及s ICH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内三组牙龈、关节、皮肤等其他非重要部位出血情况无明显区别。组间分析:1、高龄溶栓组内低NIHSS组(≤6分)远期预后更好,不同NIHSS评分组(≤6分;7-15分;≥16分)90天m RS评分良好率分别为:83%,52%,6%。2、高龄溶栓组内后循环卒中患者较前循环卒中患者远期恢复更好(80%VS29.4%)。3、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NIHSS评分、开始治疗时间,合并房颤与糖尿病病史是高龄患者溶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者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症状改善率与非溶栓治疗效果相当,但对远期功能恢复较非溶栓治疗可能是有益的,在安全性比较上无明显差异。对于出血危险因素较少,NIHSS评分较低的患者,可以在临床有条件的推荐使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炎症的作用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跑步锻炼已经被证明能够改善抑郁症状,但其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海马神经炎症失调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在适应性饲
希格斯场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负责产生基本粒子的质量,同时它也是标准模型中唯一的标量粒子。因此对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成为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大型强子对撞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研究标准模型的预言以及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在新物理理论中通常会包含一个更加复杂的希格斯场,因此会产生更多的希格斯波色子,例如一个带电的希格斯玻色子。寻找这种新粒子
中微子振荡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非零质量,而且不同种类的中微子之间存在味混合,是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存在的直接证据。因此,研究中微子质量起源机制及其味混合模式是当前中微子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此外,标准模型中的CP破坏来源于夸克味混合矩阵中的复相位,但将该复相位作为CP破坏的唯一来源远不足以解释宇宙中的物质-反物质不对称。因此,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的来源也是当前中微子物理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探讨肥胖对过敏和非过敏哮喘儿童肺功能影响的异同。方法:收集自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初诊的非急性发作的轻中度哮喘患儿230例。根据患儿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分为过敏组及非过敏组。再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Z评分将过敏组和非过敏组分为过敏体重正常组、过敏超重组、过敏肥胖组、非过敏体重正常组、非过敏超重组、非过敏肥胖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对过敏和非过敏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上升趋势。BRAF基因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BRAFV600E突变基因的判断对结直肠癌预后及指导结直肠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检测BRAFV600E突变基因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和基因测序等方法,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尝试探索找寻一种新的、快速的辅助临床病理诊断的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V600E突变基因的方法。近红外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目前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HPV感染,尤其是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疫苗和正常阴道微环境是预防HPV感染的主要途径。HPV感染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目前其他地区HPV研究较多,但未见关于川西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报道。目的了解川西高原地区HPV感染现状以及在宫颈病变细胞中的分布,探讨与阴道微环境改变之间的关系,为该人群HPV疫苗使用和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磨除部分滑脱下位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31例(平均年龄(74.3岁)男性16例,女性1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的高龄患者,均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数据由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提供)。手术部位为L4
目的:通过对全身散发神经鞘瘤MRI特征的研究,旨在提高神经鞘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提高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准确率,降低神经鞘瘤术中神经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1月-2019年4月就诊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84例术前MRI诊断为神经鞘瘤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64例,非神经鞘瘤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序列T1WI
目的:评估尿毒症患者矿物代谢紊乱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后内瘘功能的关系,同时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为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439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获得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后内瘘存活时间。对收集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
第一部分GPR120在癫痫脑中的表达和分布目的:主要检测GPR120在癫痫小鼠脑组织和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方法:1.对雄性C57BL/6成年小鼠颅内注射海人酸(KA)建立颞叶癫痫模型(TLE),在建立模型后1、3、7、14、21、28天取小鼠海马及皮质组织,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其表达变化。2.在脑库中随机选取10例TLE癫痫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