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磨除部分滑脱下位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31例(平均年龄(74.3岁)男性16例,女性1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的高龄患者,均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数据由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提供)。手术部位为L4/5,病程约(7.1士3.1)月,病程时长介于4月至15月之间,以上实验对象腰4、5神经分布区均存在神经根性症状。术前积极评估患者病情情况,本次实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均无腰椎不稳症状,并采用腰椎侧位、动力位X线片等测量方式明确实验研究对象腰L4/5椎体滑脱程度位于Ⅰ度内。椎间盘上下直径、及椎间孔前后径和神经根直径由MRI测得,并以此评估椎体滑脱诱发的椎间孔狭窄程度,同时探讨椎体滑脱后下位椎体对神经根受压程度的影响。而后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下通过低温等离子双极射频探查上关节突腹侧及椎间孔内血管、韧带和神经,咬除部分孔内韧带,使用镜下高速电动磨钻(16000转/秒),磨除上关节突肩部增生骨质,充分暴露盘黄间隙,扩大椎间孔的前后径,而后使用髓核钳咬除神经根背侧褶皱增厚的黄韧带,暴露神经根背侧大部,行神经根背侧减压,充分清除神经根周围瘢痕组织,使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继续使用磨钻磨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和增生的骨性小结构,并咬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及纤维环,进行腹侧减压。通过麻醉监护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充分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时长,密切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通过术前及术后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改良Mac Nab标准用于疗效评估,通过腰椎站立侧位X线片、MRI进行术后神经减压的影像学评估,滑脱率评估腰椎滑脱程度。结果:本研究所有实验对象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耐受性良好,手术时长均为(115±20.5)min。随访并记录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术前及术后3天、3月、6月及9月分别记录)。下肢放射痛VAS评分为(6.2±1.2)%、(1.9±1.0)%、(1.7±1.0)%、(1.6±0.8)%,(1.2±0.8)%,ODI评分为(69.2±5.8)%、(30±4.7)%、(250±4.7)%、(16.1±0)分,(14.1±0)%,术后均显著改善(P<0.05)。所有实验研究对象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关节突关节破坏等并发症。在术后9月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比对评估),结果提示:优良率达到87.1%(优24例,良3例,差0例)。其中四例满意度欠佳,术后受压神经根分布区麻木症状改善不明显,经保守治疗2月后症状消失,其他病例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出血及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等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9月腰椎滑脱率差异无显著性差异,[(18.0±5.1)%vs(18.5±5.1)%,t=-0.523,P=0.616]。结论:术前行腰椎侧位X线确定椎体滑脱程度,采用MRI测量相关椎体椎间孔的垂直直径及前后径长、椎间盘垂直直径,以及神经根直径等检测手段,仔细评估椎体滑脱程度,确定椎间孔狭窄情况,以及神经根受压程度等。于局部麻醉下,使用脊柱内镜下动力磨钻系统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开阔并暴露手术视野,充分打磨椎体滑脱平面的下位椎体后上缘骨质。本实验研究发现,该术前评估、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扩大椎间孔前后径,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关节突关节及脊柱稳定性不受破坏,为高龄退变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切实可行的临床思路及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不平衡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高死亡率。白细胞介素-37(IL-37)在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IL-37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测114例成人脓毒症患者在ICU入院当天血清中IL-37水平,以及检测56例非脓毒症ICU患者及56例健康自愿者中血清IL-37水平。比较受试者28天生存状态和器官
膀胱癌为产生于膀胱壁的上皮和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化,但诊疗效果却仍然不尽人意,尤其是治疗抵抗的发生也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障碍。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核内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类型真核细胞中,参与调控细胞的基因转录,而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其呈现过表达现象。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HMGB1与膀胱
背景:膀胱癌异质性强,患者通常呈现不同的分子亚型和预后。免疫治疗丰富了晚期患者的治疗选择,但其疗效在患者间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可在多维度、多阶段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参与癌症免疫,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标志物潜在地预测患者预后及免疫治疗应答。目的:确立一种免疫相关lncRNA模型来预测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及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经部分半椎板切除入路在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共55例作为研究组,与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
第一部分 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炎症的作用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跑步锻炼已经被证明能够改善抑郁症状,但其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海马神经炎症失调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在适应性饲
希格斯场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负责产生基本粒子的质量,同时它也是标准模型中唯一的标量粒子。因此对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成为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大型强子对撞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研究标准模型的预言以及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在新物理理论中通常会包含一个更加复杂的希格斯场,因此会产生更多的希格斯波色子,例如一个带电的希格斯玻色子。寻找这种新粒子
中微子振荡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非零质量,而且不同种类的中微子之间存在味混合,是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存在的直接证据。因此,研究中微子质量起源机制及其味混合模式是当前中微子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此外,标准模型中的CP破坏来源于夸克味混合矩阵中的复相位,但将该复相位作为CP破坏的唯一来源远不足以解释宇宙中的物质-反物质不对称。因此,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的来源也是当前中微子物理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探讨肥胖对过敏和非过敏哮喘儿童肺功能影响的异同。方法:收集自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初诊的非急性发作的轻中度哮喘患儿230例。根据患儿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分为过敏组及非过敏组。再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Z评分将过敏组和非过敏组分为过敏体重正常组、过敏超重组、过敏肥胖组、非过敏体重正常组、非过敏超重组、非过敏肥胖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对过敏和非过敏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上升趋势。BRAF基因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BRAFV600E突变基因的判断对结直肠癌预后及指导结直肠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检测BRAFV600E突变基因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和基因测序等方法,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尝试探索找寻一种新的、快速的辅助临床病理诊断的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V600E突变基因的方法。近红外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目前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HPV感染,尤其是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疫苗和正常阴道微环境是预防HPV感染的主要途径。HPV感染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目前其他地区HPV研究较多,但未见关于川西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报道。目的了解川西高原地区HPV感染现状以及在宫颈病变细胞中的分布,探讨与阴道微环境改变之间的关系,为该人群HPV疫苗使用和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