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优化理论的高效非线性频率转化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非线性光学在频率转化领域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当不同频率的两束光入射到非线性介质材料中,可以通过倍频(SHG),三波混频以及级联等方式获得新波段光源。近几年来,绝热通道概念从原子物理被引进到频率转化领域,该技术从原理上可解决宽频带光场之间的转化问题,并获得近似完全的转化效率,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和频、差频以及一次级联等频率转化方面。然而,当面临多个级联频率变换等较为复杂的情况时,要想直接利用绝热通道技术来实现高效频率变换是很困难的,因为其耦合方程非常复杂。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引入“光学局部优化理论”来辅助绝热通道技术的实现。光学局部优化理论和光学绝热通道理论一样都是借鉴于原子系统中的理论模型,然而光学局部优化理论无需解复杂的非线性耦合方程,同时能自动满足和实现非线性过程中耦合系数的反常规分布(这一点对光学绝热通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光学绝热通道技术和光学局部优化理论之间的联系,可使光学局部优化理论成为光学绝热通道技术的延伸和补充,从而让光学绝热通道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首先我们将介绍绝热布居理论在原子系统中的模型,然后将绝热通道技术类比到非线性频率转化领域中,得到非线性频率转化领域中的光学绝热通道技术。其次我们将介绍原子系统中的局部优化理论模型,并且首次将其模型借鉴到非线性频率转化研究领域。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在理论上实现了高效的二次级联差频过程。此外,我们还考虑了相位失配对局部优化理论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数值仿真结果。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上述两种技术有相互关联之处,最后通过建立两者间的联系,可以使得光学局部优化理论成为光学绝热通道技术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这为利用光学绝热通道理技术实现较复杂的非线性频率转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几种光学超晶格结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一个三次级联过程的光学超晶格设计方案。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金属一电介质体系中周期排列的电介质小球或球壳所诱导的表面等离子激元模式和腔体本征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能产生及控制这两种模式
一维透明半导体氧化物SnO2、In2O3和ZnO等纳米结构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对性能有重大的影响,控制生长不同形貌和结构的一维纳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蛋白质折叠的实验观测和计算机模拟。  在实验方面,本文利用荧光发射光谱观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溶液环境中的变性,发现: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对发光
  本文以双层钙钛矿结构锰基氧化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电磁性质和光诱导效应。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成功制备出La1.2Sr1.8Mn1.8Co0.2O7取向薄膜样品的基础上,开展了其电磁性
本文从1+1维正性向列相液晶光束的非线性耦合模型出发,探究了正性向列相液晶的非局域饱和非线性。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向列相液晶耦合方程,讨论了非线性折射率的饱和特性,同
  本文研制了胶体晶体的合成装置,实现参数的精确控制,成功地解决了二维胶体晶体模板的快速、大面积(cm2级)合成的关键问题,为本课题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进而,提出几种基于
【设计意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五上)一文是由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创作的自传体短篇小说改编的。课文前后两个部分的叙述角度和言语表达方式有明显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S.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单根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测量一直是纳米科技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期刊
1929年,因为我父亲做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我们搬到清华西苑居住。当年秋天,我的父亲母亲带我到成志学校,那个时候成志学校很小,我就插班变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1929年到1933年,我在成志学校念了4年,所以我是成志学校毕业的学生之一。  那个时候,清华大学整体很小,南边的边界,就是现在大家从清华的西门贯穿清华大学向东边的那条路,最近有了个名字,叫清华路。清华路当时是在校外,学校的南围墙就是沿着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