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是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FQs)的一种。FQs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OFL被广泛用于水产、畜牧等养殖业中,预防并治疗畜禽和鱼类感染性疾病。OFL在机体中不易降解,导致其在环境中富集并产生细菌耐药性的问题。2015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公告禁止氧氟沙星等4类FQs抗生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然而一些企业仍然在水产养殖中违法添加兽药,导致我国水产品中兽药残留不符合相关标准。免疫胶体金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CGIC)有众多优点,诸如快速、简便、廉价、稳定性好且适用于检测多种样本,成为药物残留尤其是现场筛查的有效方法,可以将其应用于水产品中OFL残留的检测,保障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本研究通过碳二亚胺法合成氧氟沙星的免疫原及包被原,用OFL的免疫原免疫小鼠,选择检测效价高、抑制好的小鼠,将其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通过三次“筛选-克隆”过程,共获得7E11-G2-C12-C9、8H6-G3-A1-B2和7E11-G2-C12-A10等3株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瘤法制备腹水,选用正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抗体,获得3种质量较好的抗体,命名为C9、B2和A10。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对3种抗体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基于3种抗体建立的ELISA法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85μg/kg、6.25μg/kg和6.96μg/kg,3种抗体只对马波沙星有交叉反应,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ic-ELISA筛选异源包被原作为检测抗原,胶体金作为信号输出载体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对胶体金和标记探针进行表征,对影响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工艺优化,具体包括胶体金与抗体偶联时体系的p H、抗体标记量、结合垫探针喷量、T线检测抗原浓度和C线上羊抗鼠抗体浓度等。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曲线,得到最佳检测时间,通过21种氟喹诺酮结构类似物对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在0.1 M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标准曲线为:y=522.735-872.692logx(R~2=0.9983),线性范围为0.1-2.5μg/kg,最低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169μg/kg。在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5122-2019的基础上对前处理进行了改进,基于鱼肉基质的标准曲线为:y=800.612-1118.694logx(R~2=0.9623),线性范围为2.5-5μg/kg,LOD为0.254μg/kg,批内和批间回收率分别为87.5%-126%和85.8%-123.2%,变异系数分别为3.1%-11.6%和3.5%-12.0%。基于肉眼判断的定性灵敏度为1μg/kg,通过回收率和双盲检测等实验证实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鱼肉中OFL残留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的优势。通过简便的前处理,可以应用于水产品中OFL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应用于其它食品安全现场筛查。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大黄鱼鱼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酶解产物的最佳酶解条件,然后用葡聚糖凝胶G-25色谱仪(Sephadex G-25)对酶解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用Nano-LC-ESI-Q-Orbitrap-MS/MS技术鉴定分离组分中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出符合ACE抑制特征的肽段进行合成,最后对其活性较高的ACE抑制肽与ACE进行分子对接,探究其抑制机
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合物(NOx)的大量排放,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NOx的消除迫在眉睫。目前应用于柴油机尾气脱硝最有效的技术为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即NH3-SCR反应技术,该技术的核心为催化剂的制备。由于市场上应用广泛的V基催化剂存在低温脱硝性能较差、温度窗口窄、高温下N2选择性较差以及会造成V流失等问题而使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非钒基金属氧化物催化
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为改善乳制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往往需要加入稳定剂,其中磷酸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是最常见的两种,而且普遍认为其使用安全。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过量摄入磷酸盐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构建乳制品中磷酸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分析方法,对乳制品质量监控及构建乳制品中稳定剂安全应用技术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离子色谱和共振散射技术,分别研究建立了乳制品中
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植物油,但由于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氧化稳定性差。此外,山茶油常温下是液体形态,影响了其在食品中的进一步应用。将山茶油凝胶化,在提高其氧化稳定性的同时,获得可塑性山茶油凝胶油脂,用于替代传统塑性脂肪如人造黄油、起酥油等这类高含饱和脂肪或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脂肪产品在食品中的应用。本文基于蜂蜡(Beeswax,BW)、米糠蜡(Rice bran wax,RBW)和巴西棕榈蜡(C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大多数热加工食品基质中存在。许多研究表明,AGEs与多项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且严重危及着人体健康。因此,全面且深入地研究AGEs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生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鱼类制品作为高蛋白食品的典型代表,是膳食中AGEs的重要来源。本论文将AGEs的形成与食品加工过程相关联,选用鱼
湿粮干燥是粮食生产环节的重要一步,就仓干燥作为一种干燥及储存一体化的有效干燥方式而被广泛使用。而安全、高效且经济的新型就仓干燥技术是目前值得探索的方向,故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对此开展相关理论研究。首先,确定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并建立各部件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确定各部件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均较高;采用考虑呼吸的热平衡模型预测谷物干燥过程准确性更高。其次,基于分层模型
免疫学分析(Immunoassay)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在食品安全、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控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传统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偏低,无法满足微量目标物的检测需求。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超灵敏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意义重大。本研究拟从提高检测信号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两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信号放大技术用于提高免疫学检测灵敏度的研究。在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
果蔬因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采收集中,货架期短,容易发生腐败变质。果蔬保鲜中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害。因此,寻找天然来源的活性物质作为有效成分对果蔬进行保鲜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精油作为天然保鲜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作用,然而,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等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广泛应用。基于此,本课题使用乳液递送体系解决精油低水溶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并将其用于苹果汁和芒果保鲜。结果如下:1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广泛种植于南方。近年来,砂仁的多酚和多糖成为研究热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本论文研究了砂仁酚类物质提取条件的优化,并对砂仁酚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及评价其生物活性,阐明了砂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是酚类物质;研究了碱提砂仁多糖的理化性质,评价砂仁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探讨了砂仁压片糖果的配方研发,得出结论如下:通
Ⅱ型糖尿病不仅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还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目前,主要采用药物疗法来延缓Ⅱ型糖尿病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饮食中膳食纤维(DF)的摄取对Ⅱ型糖尿病具有调节作用,但大多数都仅仅单一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或者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降糖作用机制。茶渣,是茶饮料制造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副产品,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DF,但其SDF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