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性,期望能及时干预并减少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该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纳入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期间首次出现STEMI并且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临床用药等数据,并观察是否出现院内死亡事件,最后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453例患者,其中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421例,中位数发病年龄62[52,70]岁,其中男性380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5.21:1),院内死亡发生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存活组,死亡组出现更多的围术期低血压,killip分级≥2级,梗死后新发房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均<0.05);有更高的年龄,入院心率,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肌酐,尿酸,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T-pro BNP,肌钙蛋白I峰值,血钾水平(P均<0.05);有更低的LVEF值,TIMI血流分级,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后新发房颤(RR:4.883;95%CI 1.519-15.704,P=0.008),恶性室性心律失常(RR:4.234;95%CI 1.094-16.390,P=0.037),D-二聚体(RR:1.172;95%CI 1.036-1.1.325,P=0.011),甘油三酯(RR:0.158;95%CI 0.043-0.585,P=0.006),白细胞计数(RR:1.184;95%CI 1.057-1.327,P=0.003),尿素氮(RR:1.213;95%CI1.036-1.1.420,P=0.016),肌钙蛋白I峰值(RR:1.001;95%CI1.000-1.002,P=0.008)是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梗死后新发房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D-二聚体水平、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尿素氮水平、高肌钙蛋白I峰值,低甘油三酯水平是首次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使用特利加压素、奥曲肽、生长抑素对其肾功能的指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院内死亡率的影响,并分析导致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应用特利加压素、奥曲肽、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共396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传统ESD组和Q-ESD组,统计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环周大小、标本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
目的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指出LncRNA在膀胱癌中显著异常表达,并指出可能作为诊断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本文系统性回顾了LncRNAs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LncRNA UCA1诊断膀胱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并为临床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搜索来自Pub Med、Embas、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建库
目的:探究临床分期为Ⅲ期的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血脂变化水平及在病理完全缓解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放疗科收治的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分期为Ⅲ期的直肠癌患者,回顾了这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二者之间的变化。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及非病理完全缓解组,对其治疗前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横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横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横结肠癌预后和预测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横结肠癌根治术非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横结肠癌(包括横结肠近肝曲、横结肠中段、横结肠近脾曲)患者共225例,参照日本结直肠癌规约(第7版)进行淋巴结分站、NCCN结肠癌指南(2018 Version II)报告病理,运用逆概率加权(IP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效果的因素,并对现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进行经济学评价,为新生儿乙肝新发感染防控及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泉州市丰泽区9个预防接种门诊于2018年~2019年期间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和母婴阻断的所有新生儿进行普查,核查乙肝接种资料并用ELISA法检测HBs Ab和HBs Ag。进一步检索2000年~2019
目的分析我院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PDRP)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及探讨频发PDR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在本腹透中心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n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期间发生PDRP、临床资料完
目的:构建含解离素(Disintegrin,DI)基因序列的pET21a(+)表达载体,转化至Origami B(DE3)表达系统,通过对诱导条件的优化,高效表达重组解离素融合蛋白;通过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解离素(r-DI),经验证后,为后期的生物活性测定、构效关系研究和体内抗肿瘤活性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pET21a(+)-DI表达载体的构建(1)cDNA序列的合成:对已知的解离素氨
背景及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示踪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估ICG近红外成像示踪在引导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以潜在可切除胃腺癌(c T1-4a、N0/+、M0)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ICG组和非ICG组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不符合率、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
目的:探讨FW-04-806(FW)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和分子机制,并研究FW与化疗药物sorafenib(Sora)联用的体内外抗肝癌作用。方法:MTT法检测FW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自噬及IL-6/Jak2/Stat3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慢病毒转染法构建EGFP-LC3及RFP-EGFP-LC3稳转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