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台湾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了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台湾政治转型的进程、转型对岛内政治生态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系统揭示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特别是对转型给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带来的冲击进行了系统探讨。 台湾政治转型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特别是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着台湾的政治转型与两岸关系发展是密切关联的。转型的成因有哪些,转型给台湾岛内政局带来哪些影响,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入手分析更客观和准确,本论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系统的阐述。 论文共分五章。 前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思路,从政治转型视角进行探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通过分析台湾实现政治转型的经济发展前提,民众政治评价体系变迁、中华民国“法统”危机和党外势力崛起等政治与社会内部因素,大陆开放与对台政策调整、美国施压等外部因素,以及国民党在台湾政治转型中的角色选择等不同维度,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台湾政治转型的成因。 第二章:通过对蒋经国“解严”“解禁”等“政治革新”举措、李登辉六次“修宪”的分析,阐释台湾政治转型的启动和推进过程;通过对民进党等政党的成立、国民党以竞争心态实现“体面再生”、政党政治生态初步生成、选举成为政治资源分配的程序化手段等问题的分析,阐释政治转型与台湾新型政治体制的构建。 第三章:通过分析台湾政治转型使得国民党政权结构“本土化”、台湾政治运作方式西方化、岛内政治矛盾复杂化等趋向,阐释了台湾政治转型引发的岛内政治生态的巨大衍变。 第四章:分两个层面分析台湾政治转型对两岸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一个层面分析转型中涉及两岸关系的政策,如终止“戡乱时期”,废除“临时条款”,成立“国统会”制定“国统纲领”,颁布“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客观上结束了两岸几十年高度对峙的状态,有利于两岸从隔绝到交流;另一层面从“修宪”后台湾当局以“分裂国家模式”处理两岸关系、从“宪法”层面落实“两个中国”、“对等实体”的法理依据、为“台独”主张创造生存空间等方面入手,分析台湾政治转型给两岸关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消极影响。 第五章:通过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异化、选举中的恶质因素、“宪政体制”的制度性缺陷等方面分析,阐述政治转型后台湾“民主化”的劣质因素及其发展,并指出台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