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接近尾声,其建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硕士生培养成效方面,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有待考量。一方面,判断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收获大小,培养过程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收获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与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硕士生的学术职业期望对其将来选择学术职业具有导向作用。如果一流学科的学术型硕士从事学术职业的期望较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接近尾声,其建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硕士生培养成效方面,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有待考量。一方面,判断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收获大小,培养过程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收获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与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硕士生的学术职业期望对其将来选择学术职业具有导向作用。如果一流学科的学术型硕士从事学术职业的期望较低,那必将影响到学科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进程,因此探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学术职业期望很有必要。本研究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一流学科的学术型硕士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培养收获和学术职业期望的视角来探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探讨硕士生的培养过程现状、培养收获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效应,从学术职业认知体验和学术职业决策预期两方面来分析硕士生的学术职业期望现状,并探究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术职业期望的相关关系和影响效应、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一流学科建设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编制了《硕士研究生培养及学术职业期望研究》调查问卷;再次,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分析硕士生的培养现状及其对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效应;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硕士生培养对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机制;最后,采用访谈法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补充解释。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总体是比较理想的,其中导师要素均分最高,其次分别是课程、培养理念、科研实践、教学;第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收获总体是比较多的,专业收获、价值收获、能力收获的量表得分依次递减;第三,培养理念、课程、教学、科研实践、导师对培养收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四,硕士研究生感知到学术职业的任务比较繁重,学术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一般;第五,学术型硕士从事学术职业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一般,从入学之前到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之后,学术职业决策预期的均值有一个明显的下降;第六,学术型硕士的学术职业期望在个人努力情况调查的六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第七,学术型硕士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目前的学术职业决策预期显著高于专业型硕士;第八,硕士生培养收获中能力收获对学术职业任务轻松程度认知体验、成就感认知体验、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收获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目前的学术职业决策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九,硕士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其目前的学术职业决策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十,Amos路径分析图显示,培养过程比硕士生个人的努力情况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收获影响更大,导师指导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收获影响更大,科研实践环境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收获影响更大,职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收获对硕士生目前的学术职业决策预期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基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对培养收获的影响效应分析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对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路径分析,本研究从院校层面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就改善硕士生的培养过程、增加硕士生的培养收获、提高硕士生的学术职业期望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教学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科书对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量的统计法,对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十八本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系统和助读系统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选文系统主要指单元的正篇选文,助读系统主要指除单元导语、插图与选文插图,研究其中所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类目与主题、频次与比重、特
镜像书写是指学前儿童在前书写过程中,自发书写出与正常的汉字相反的字符的现象,包括笔画、部件、整字的左右颠倒和上下颠倒,通常在镜子中可以加以辨认。了解儿童的镜像书写规律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儿童前书写的认识,对汉语儿童的镜像书写保持科学的态度并予以有效的指导。镜像书写是儿童在开始尝试书写时频繁出现的现象,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文字系统的特点可能与儿童的镜像书写有关。本研究通过名字书写、数字和
在学前阶段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既彰显了幼儿学习中的自主性,也符合教育对未来社会成员的能力期许。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具有开放性的低结构游戏材料蕴藏着丰富的问题解决机会。但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幼儿的低结构材料游戏上存在困难,难以把握材料中蕴藏的学习机会。基于游戏化学习理论的引导性游戏为在低结构材料游戏中平衡教师与幼儿的双主体作用提供了可行的方向。学习路径能够有进阶地呈现幼儿发展与教师支持的
民众高等学校是丹麦首创的一种非正规成人学校,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本研究旨在对丹麦民众高等学校产生、发展与变革的演进历史进行深入剖析,以窥探作为学校的教育机构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试图总结出其历史发展的经验,以求对本国成人教育发展有所启示。基于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丹麦民众高等学校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文章把丹麦民众高等学校的发展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从其产生的现实基础、思想基础等进行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对辅导员的工作理念、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该群体正面临着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情境复杂化等一系列问题。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突破时空界限、拓宽学习边界、增进身份认同,有助于辅导员实现多方面发展。本研究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基于扎根理论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度访谈了10名高校辅导员,并作为实习辅导员以“局内人”的身份浸润在真实的共同体中进行
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其微观个体生命历程与宏观社会深刻变革紧密交织在一起。“独生子女政策”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及家庭并不会因此消失,甚至会逐渐增加。“后独生子女时代”背景下,探究政策性独生子女特殊的童年生活在其个体生命历程中留下的印记,可为学界在新形势下深入探索独生子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益启示。本文通过对S市独生子女的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重点了解其童年生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培养的学生担负着国家技术转型的重要使命。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对职业发展高度的追求,因此需加以特别的关注。本研究对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家庭教养方式、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
家长是自闭症学生的重要照顾者和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是了解学校支持服务信息与自闭症学生支持服务需求的重要渠道。本研究从自闭症学生家长的视角出发,对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支持服务进行深入调查,以深入了解普通学校为自闭症学生提供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的现状,探讨自闭症学生在学校融合教育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挖掘自闭症学生家长对学校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的需求,进而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
翻译领域的“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研究的边界不断向外扩张,社会文化因素被纳入到翻译研究中来。同时,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展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应运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相关成果,对契诃夫短篇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新娘》的四个中文译本(其中包括两个男性译者汝龙、李辉凡的译本和两个女性译者曾婷、姜丽娟的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
本文以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及视域融合的跨文化阐释为理论导向,以西里尔·白之和张光前的《牡丹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视域,视域差以及视域融合的两个阶段出发,对比分析《牡丹亭》张译本和白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牡丹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过程中,张光前和白之是如何受到不同视域影响的?(2)在《牡丹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过程中,两位译者是如何协调不同视域来实现视域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