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脊髓空洞症患者空洞形态与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单纯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空洞的形态与异常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的相关性,同时分析SEP在脊髓空洞症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脊柱侧凸患者行MRI扫描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同时行双侧胫后神经的SEP检查;并以4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的胫后神经SEP作为正常参考值对照。测量脊髓空洞症患者的Cobb角,同时在MRI图像上测量脊髓空洞的形态、长度及空洞与脊髓的最大比值(S/C最大比值)。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的标准。计算脊髓空洞症患者SEP异常率。并分析患者Cobb角、脊髓空洞的形态、长度及空洞与脊髓的最大比值(S/C最大比值)与SEP异常的相关性。分析脊髓空洞形态学特征与侧凸严重程度对SEP异常的影响。结果:36例脊髓空洞症患者SEP异常共14例(38.88%)。患者Cobb角(r=0.239,p=0.606)、空洞与脊髓的最大比值(S/C最大比值)(r=218,p=0.638)及脊髓空洞长度(r=0.236,p=0.610)与SEP异常之间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部分脊髓空洞症患者存在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异常,但脊髓空洞的MRI形态学参数与异常SEP之间并无相关性。第二部分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出血模式的分析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rry, 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各操作阶段的出血模式。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2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7±12.7岁(18-65岁)。所有患者均记录术前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 s, GK),固定节段数及截骨部位;术中操作分为暴露、置钉、PSO矫形、复位、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6个阶段,分别记录各阶段的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术中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总出血量1893.8±378.5ml,暴露阶段出血116.6±52.5ml,置钉阶段出血236.4±91.1n1,PSO矫形阶段出血832.1±223.5ml,复位出血210.9±61.8ml,安装矫形棒阶段出血244.7±42.0ml,植骨闭合切口阶段出血228.5±46.1n1。其中暴露、置钉、PSO矫形、复位、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6个阶段出血量分别占总出血量的6.16%、12.48%、43.93%、11.13%、12.92%及13.38%。结论:PSO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出血主要在截骨阶段,此阶段应保证足够的血液灌注,以减少因脊髓低灌注而产生的神经并发症。第三部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术中出血模式的研究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手术剥离、置钉、置棒矫形及植骨闭合切口过程的出血模式。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接受脊柱后路全椎弓根钉矫形术的AIS患者9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3例;平均年龄15.2±1.9岁(12-18岁)。所有患者均记录术前最大Cobb角、固定节段数及植入椎弓根钉数目;手术操作分为暴露、置钉、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4个阶段,分别记录各手术操作阶段的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术中无大出血及神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49.3°±8.6。,固定节段数平均为9.5±2.7个椎体,植入椎弓根钉数平均为14.1±2.4枚,手术时间平均为172.7±24.9min。手术过程总出血量897.6±414.2ml,暴露阶段出血165.0±103.9ml,置钉阶段出血328.2±161.8ml,安装矫形棒阶段出血218.9±125.5ml,植骨闭合切口阶段出血185.0±89.9ml。其中暴露阶段、置钉阶段、安置矫形棒阶段及植骨闭合切口阶段出血量分别占总出血量18.4%、36.6%、24.3%及20.7%。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总出血量与Cobb角、植入椎弓根钉数目、固定节段数及手术时间明显相关。结论:AIS患者接受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术中出血主要集中在置钉阶段。且手术总出血量与Cobb角、植入椎弓根钉数目、固定节段数及手术时间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