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它的大小是决定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开展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系统及其实用化的方法研究,对于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可持续承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将物元理论应用到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中,建立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可拓物元模型,从而为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同时为区域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首先应用水环境承载力的基本理论阐明了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发生基础、承载机制、影响因素及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等,针对目前研究存在过程信息量丢失严重、研究结果模糊等问题,将物元理论与可拓学结合,对物元理论的基本模型进行扩展研究,构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可拓物元模型,并应用于牟平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主要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人均水资源量、年耗水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13个指标。(2)可拓物元模型应用于多变量、非线性、复杂大系统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精确度。(3)可拓物元模型计算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与其分级标准的关联度,表明了水环境承载力状态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水环境承载力与Ⅰ级标准的关联度为最大,表明水环境承载力最强,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最高;水环境承载力与Ⅱ级标准的关联度为最大,表明水环境承载力较强,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较高;水环境承载力与Ⅲ级标准的关联度为最大,表明水环境承载力较弱,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较低;环境承载力与Ⅳ级标准的关联度为最大,表明水环境承载力最弱,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最低。(4)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利用可拓物元模型计算牟平区2005-2009年水环境承载力,与Ⅰ级标准的关联度均属于[-1,0],与Ⅱ级标准的关联度分别为0.4、-0.5、0.02、0.01、0.02,与Ⅲ级标准的关联度分别为0.02、0.69、1.13、1.22、1.18,表明2005年该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较强,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较协调的发展状态;其余四年水环境承载力较弱,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5)建议研究区域从水源涵养、节约用水、水污染综合防治等方面加强水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