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项目式学习模式是基于现代建构学习理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融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以人为本,以项目为中心。在中小学教育中适当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应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日趋不受重视,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项目式学习模式是基于现代建构学习理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融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以人为本,以项目为中心。在中小学教育中适当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应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日趋不受重视,例如在“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实验”单元中有许多传统教材无法具体呈现的动态内容,常使高中学生产生严重学习落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与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本研究特别制作一份碳酸氢钠加热分解项目式学习教案,希望能改善此单元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包括学习者的成绩、自我评估、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学生身心发展等评价指标。为了研究项目式教学对高中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本文设计的项目式化学实验教案以“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实验”为项目实例,以驱动问题为主线,利用VR平台建设化学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借助Mol Space软件实现项目式化学实验教学,具体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习等多种形式。在项目中融合碳酸氢钠性质的理论知识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学习自主性、综合实践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教师对项目式教学的应用情况,以确保本研究中以“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实验”为主题的项目设计的有效性。本文在研究学校A中学的高一平行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130人为实验组,进行项目式教学,另抽取两个班级共135人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式教学,采用准实验研究法的不等组设计进行教学前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差异分析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其他化学教师在进行项目式化学教学时提供参考。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化学动手能力的个别差异给学生适合的学习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项目式学习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他文献
高三化学教学以复习课为主要课型,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化学知识,查漏补缺,深化基础,完善结构,总结经验规律,同时优化学科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三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复习时间紧迫,目前关于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的研究大多数偏重于理论性的研究成果。针对具体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落实能力与素养等却涉及较少。因此,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必然有助于提高高三化学全程复习的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高中物理存在抽象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理解起来通常是比较吃力的,这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教学也可以有新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教学不仅仅要抓好课堂的一分一秒,学生课下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很多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在课后往往不能有效完成物理课后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作者着眼于微信这一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通讯软件,探索运用微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学活动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基于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产生并不断发展。高中化学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上,有助于革新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还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的发展自我优势,提高同学们在化学学习过
根据新课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中物理课程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模式刻不容缓。笔者任教学校在“高中新课
2019年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已经正式启动。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新版教材也已应运而生。高考模式和教材的改变,势必会使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化学课程应注重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活”一词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教育教学与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因此研究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并具体实施到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效果,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有关生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了高考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在现有的高中学习阶段,每一门科目都有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及语言符号。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有专门的化学符号系统;学科概念、学科理论和学科事实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都是用这种规范的化学符号系统来呈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中学化学教学方式依然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化学方式以“记背”为主,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所以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是当前化学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化学
问题化教学是基于课堂本身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可通过不断对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整体进度的发展。问题化教学本身能给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问题化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对课堂的把握程度更深,能够及时了解教学的发展进度,并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前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机械识记的学习方式早已不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早已不再是学者们的“自留地”,根据需求人人皆可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传统学习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信息时代的新要求都越来越呼唤新的学习形式。积极主动获取、组织知识,能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并灵活迁移是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所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从国内外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结果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