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DDP肾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及ATRA干预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do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其中,化疗成为各种晚期恶性肿瘤有效治疗的基础。顺铂(Cisplatin,DDP)是临床常用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主要用于肺癌、睾丸癌、卵巢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等实质性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临床研究发现,DDP抗肿瘤作用的疗效与其用药剂量呈正相关,然而,DDP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毒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等。其中,在接受大剂量DDP治疗的肿瘤病人中,60~80%的患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研究证实,DDP所致的肾毒性损伤主要发生在肾小管细胞,其发生主要与氧化应激机制有关,但至今为止DDP肾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并且临床上也无可靠的、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及肾血液动力学变化可能在DDP所致急性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DDP肾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DDP肾毒性损伤的防治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目的:利用大剂量DDP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探讨大剂量DDP肾毒性损伤早期特别是肾小球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进一步了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剂量DDP所致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为DDP毒副作用的防治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首先,取C57/BL6小鼠,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5~45mg/kg的DDP单次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用药后的毒副作用及存活情况,选择可使多数小鼠死亡时所用DDP的最小使用剂量作为本研究使用DDP制备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所用DDP的剂量。然后,再取C57/BL6小鼠,依性别、体重随机分组:DDP用药组、DDP+ATRA干预组(ATRA用药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并与CXC受体拮抗剂G31P(G31P用药组)和NF-kB抑制剂PDTC(PDTC用药组)干预比较。选用可使多数小鼠死亡所用的DDP使用剂量(15 mg/kg)单次腹腔内注射,20mg/kg的ATRA于DDP用药前0.5h单次腹腔内注射,500μg/kg G31P每日皮下注射一次,连用3d,50mg/kgPDTC每日皮下注射一次,连用3d,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每组分别取10只小鼠,观察并记录所有小鼠用药后的反应、体重变化及存活时间,其中,每组取5只小鼠分别放于代谢笼内,DDP用药后6、24、48、72h分别收集尿液,尿蛋白定量及定性检测。随后,分别取对照组小鼠和DDP用药后6、24、48、72h的DDP用药组、ATRA用药组小鼠各10只,称重后乙醚麻醉或0.5%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心脏穿刺取血检查血尿素氮(BUN)、肌酐(Cre)、黄嘌呤氧化酶(XOD)、尿酸(UA)含量;分别留取肾组织,并制备10%肾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MPO)、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少量肾组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皮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CD31表达的变化;戊二醛固定,电镜检测;10%福尔马林固定,免疫组化检测Ⅳ型胶原(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1)表达,显微镜观察、照相。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不同剂量DDP腹腔注射后,小鼠出现小鼠嗜睡拥挤在一起,活动、进食等减少,体重下降等,并随DDP用药剂量的增加小鼠存活时间减少、生存率下降,其中,45mg/kg DDP用药后1天内死亡,15mg/kg DDP用药后1周内60%小鼠死亡,而10mg/kg DDP用药后1周小鼠全部存活。因此,我们选用15mg/kg作为本实验诱导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所用DDP的使用剂量。进一步研究发现,15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后48h,用药小鼠血Bun、Cre含量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增高,证实15mg/kgDDP可引起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HE检测发现,DDP用药48h内肾小管无明显形态学改变,但肾小球内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用药48h后,肾小管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索大剂量DDP用药48h内对肾小球的作用及ATRA干预的作用机制。电镜、Western Blot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及生化检测等实验发现:大剂量DDP不但可引起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中性粒细胞,同时也可以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的损伤,产生大分子量的蛋白尿。20mg/kg的ATRA可明显增加DDP用药后小鼠的尿量,减轻DDP用药后出现的毒性反应,有效延长DDP用药后小鼠的生存时间,使DDP用药后lw的生存率提高至90%。HE染色检测肾小球内每高倍视野细胞数较DDP用药组减少,而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电镜检测证实,ATRA用药后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基底膜及足细胞损伤减轻,并且中性粒细胞的释放量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TRA用药后小鼠肾皮质CD31的表达较DDP用药组小鼠明显增多,但仍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检测发现,ATRA用药后小鼠COL-Ⅳ、FN-1的表达较DDP用药组小鼠明显减少,但仍多于正常对照组小鼠。生化检测发现,ATRA用药后小鼠血清中UA、XOD含量显著低于DDP用药组小鼠,而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RA用药后肾皮质MPO、MDA含量较DDP用药组小鼠显著降低,而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TRA用药后小鼠尿蛋白排出量特别是大分子量蛋白尿的排出量显著低于DDP用药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DDP用药后,DDP用药组小鼠肾组织中的TNF-α mRNA含量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用药后6h,DDP用药组小鼠肾组织中的IFN-γ mRNA含量与对照组IFN-γ mRNA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A用药组于DDP用药后24h内,IFN-γ mRNA含量与DDP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5mg/kg DDP用药1w后可使60%的C57/BL6小鼠死亡。DDP用药后48h,小鼠血BUN和CRE明显增高,提示小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形态学研究发现:DDP用药48h内,肾小球无明显形态学改变,但肾小球内细胞数明显增多,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仅见线粒体水肿,亦无明显形态学改变;DDP用药后72h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损伤性改变。2.ATRA干预后可明显减轻DDP用药后的毒副作用,改善肾脏功能,延长DDP用药后1w小鼠生存期。ATRA可显著降低DDP所致的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并且减少DDP用药后小鼠蛋白尿的排出。提示ATRA可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拮抗大剂量DDP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其他文献
植物抗病害基因及其抗性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功能基因分析和遗传改良的热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广泛种植的果蔬类经济作物,同时也是研究果实发育、营养品质,以及细菌性病害的模式植物。Pto基因(P.s.pv.tomato)是通过图位克隆方法获得的番茄抗病基因,编码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to可以识别结合病原菌注入植物细胞的效应蛋白、触发下游防御反应,对番茄抗病机制有着关键作
微生物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丰富来源。本论文以一株费希新萨托菌Neosartoryafischeri CGMCC 3.5378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评价,并
近年来,渤海发生了多起不明油源的污油上岸事件,分析是由于在以往发生的溢油事故中溢油发生了沉潜。沉潜油会对海洋环境、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等产生巨大危害,其中沉降在底床的沉底油会被沉积物掩埋,很难被监测和清除,沉底油中的有毒组分尤其是多环芳烃会对环境产生长期的危害。沉潜油的形成机理复杂,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研究表明,沉底油大部分是由于油滴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形成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进而沉降到底床形成。本
应激可引起动物应激性疾病,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实验用32℃水造成史氏鲟热应激,研究热应激史氏鲟的形态学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行为学的干预作用。及探究文拉法辛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
二能级原子作为双态量子系统是量子比特的重要候选者,称为原子比特。在不破坏其相干性的情况下,是量子计算的信息存诸单元[1]。真空腔场环境作用下双原子比特系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量子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量子相干、量子纠缠、信息熵压缩等重要的量子特性,在低噪声量子信息处理有着重要应用。本文运用全量子理论着重开展两类研究:第一类是考虑两原子比特初始处于Bell态,将其中一个注入真空态腔中发生多光子共振相互作用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是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ea引起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长周期中都有发生,其中以苗瘟和穗瘟的发生更加普
本文建立并研究了一类具有交叉免疫的传染病数学模型.全文共划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工作,以及所用到的预备知识.第二章,建立并讨论了一个具有时滞影响的关于流感A的SIRC传染病模型.首先利用再生矩阵谱半径方法求得基本再生数R0,对于无时滞模型,得到:当R0<1,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时滞τ>0时,时滞能改变
不确定性度量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熵度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不完备信息系统,提出了一种由覆盖导出划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完备信息系统及其信息结构的熵度量问题,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熵度量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其属性集确定的覆盖定义了一个关系,并证明其为等价关系,进而给出了一种由覆盖导出划分的方法,并证明了覆盖越细,由其导出的划分越细.其次,给出了基于划
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更新换代,外蒙皮与内仓之间的大量电路和电子电器设备需要更高性能的包覆材料进行保护,而目前国内外该领域通用的包覆材料,如聚酯基丙烯酸酯涂覆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