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民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着悠久的历史,它扎根成长于陕北这片黄土地。至于它产生的具体时间和原因,因史无记载,也无从考证。陕北民歌的形成无不受着陕北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条件的影响。它地处黄土高原,过去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都不发达,因而陕北民歌成为陕北人民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它集民俗、语言、文化、礼仪等于一体,是陕北文化的重要载体。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在陕北民歌里可以得到体现,也是陕北人民最亲的“亲人”和“情人”。陕北民歌作为民歌体系中一种,它的传承和发展一直以来有些让人担忧。其实在陕北也并不流行陕北民歌,现在年青的一代人好像更偏爱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而在年轻人当中学唱陕北民歌人的更是少之又少。陕北民歌在早些年的创作和创新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大的进展,人们只是传唱着过去那些流传下来的或者稍加改编过一点的曲调,想必也是,那些陈词旧曲已很难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当然那些歌中的经典还是被一代代传唱着。这也只局限于一个历史回顾,或几场大型演出。而所能听到的,也只是那么几个人的演唱,在陕北也是寥寥无几。其它地方,也只能是经典回放。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陕北这片贫瘠、苍凉和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迎来了它新的春天,经济上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陕北民歌的发展近些年来也有了新的转机。一些比赛推出了新的面孔,年轻的陕北民歌手的出现让人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创新的东西还是很少。有了一点转机,是件好的事情,但还不容乐观,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和传承,是大胆革新,还是小心保护;研究陕北民歌的人们,是研究过去的陕北民歌,还是研究现在的陕北。创新陕北民歌,保护已有的,是无可厚非,而怎样发展想必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应该植根于陕北,多方面发展,大胆革新,所有的成与败让历史去筛选吧。毕竟它一度辉煌过,它的过去和未来究竟有多大的改变,它属于历史,还是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在实践中一步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