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一直是太赫兹科学发展的关键技术,真空电子器件是重要的太赫兹辐射源之一。随着频率的增加,高阶模工作是高频真空电子器件克服频率限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模型竞争是目前高阶模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子注从中间穿过亚波长孔阵列结构,可以产生窄带增强的Smith-Purcell辐射。基于这种辐射特点提出了克服高阶模工作中模式竞争的新思路,并设计了工作电路。下面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论文首先基于电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一直是太赫兹科学发展的关键技术,真空电子器件是重要的太赫兹辐射源之一。随着频率的增加,高阶模工作是高频真空电子器件克服频率限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模型竞争是目前高阶模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子注从中间穿过亚波长孔阵列结构,可以产生窄带增强的Smith-Purcell辐射。基于这种辐射特点提出了克服高阶模工作中模式竞争的新思路,并设计了工作电路。下面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论文首先基于电子穿过亚波长孔阵列结构产生的窄带增强Smith-Purcell辐射分析了该窄带增强辐射的特征和产生原因。然后,介绍了真空电子器件相关的特性参数,为后续将该辐射与真空电子器件结合来研究和和设计太赫兹辐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上述窄带增强辐射现象提出了改善高阶模工作真空电子器件模式竞争的新设计方法。首先,在阵列周期确定时,孔长边可以调节Smith-Purcell辐射的峰值频率,根据预期器件的工作频率确定孔长边的值,并设置Smith-Purcell辐射主频带。然后,根据谐振腔高度与高阶模频率的对应关系,设计合适的谐振腔。最后,加上合适的输出结构,完成了腔体电路设计。根据上述方法,我们设计了工作在TM51-2π模,频率为468GHz的辐射源,并获得了 10W以上的仿真输出。并且进一步探索了该设计方法改善模式竞争的机制。为了研究该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从两个角度出发,快速设计了工作在不同高阶模的辐射源。首先,保持亚波长孔阵列不变,改变谐振腔的高度,使得TM31-2π模、TM71-2π模分别落到主频带,设计了工作在TM31-2π模、TM71-2π模的辐射源。如果保持谐振腔高度不变,调整孔长边的值来改变Smith-Purcell辐射主频带,使之分别对应到TM31-2π模和TM71-2π模,也可控制辐射源在TM31-2π模、TM712π模工作。带状电子注相对于圆柱形电子注在高频波段表现出了许多优点。本文采用带状电子注设计了工作频率为350GHz、工作模式为TM51-2π模的工作电路,获得了205W的输出功率。将Smith-Purcell辐射机制,引入互作用腔体电路结构设计,使其工作在高阶模同时抑制模式竞争,这为真空电子器件向太赫兹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且可行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检测在目前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同时其潜在应用众多,包括智能安防,视频自动裁剪等。行为检测目标是将视频中的动作序列分离,找到属于动作的时间区域,并将其做行为识别,找到其动作类别。本文主要以当前的二阶段行为检测网络为基础,从特征提取方面以及行为定位算法和后处理算法上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目前行为识别的结果来看,视频特征提取主要集中在3维卷积(C3D
整数自仿的tile和代换序列是分形几何中有趣而重要的课题。本论文研究了在Bandt模型下的整数自仿tile和代换序列的非定向游动的渐近性质。论文的第一部分讨论了Bandt模型下的整数自仿tile。这是整数自仿tile的一个推广。整数自仿的tile铺盖空间是通过平移的方式,而Bandt模型下的不变集铺盖空间时,不仅要有平移,还要有旋转和反射。实际上,Bandt模型提供给我们许多有趣的tile,比如L
中微子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宇宙的演化和揭示可能出现的新物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从不同类型中微子物理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出发,分析了在中微子探测中所采用的反电子中微子反β衰变反应链模式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的电子学触发系统,实现了对中微子信号的探测。针对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实验在探测超新星遗迹中微子过程中所出现的本底与信号特性,首次提出了正电子关联的强制触发机制。在该实验已
石墨烯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二维材料的思考与探究,二维材料有着优异的光学、电学等各种特性,其生长、制备及器件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焦点。然而,由于受到Mermin-Wagner定理的限制,磁性二维材料方面的相关研究有着很大的缺失,直到2017年,单层Cr2Ge2Te6、Cr I3铁磁二维绝缘体才被发现,随后Fe3GeTe2、Ni PS3等铁磁、反铁磁二维材料相继被发现,但对这些材料的
模糊性与随机性是现实世界中两种基本不确定性,分别用来描述主观不确定性与客观不确定性,而可信性理论与概率论分别是处理模糊现象与随机现象的数学分支。随着人们对不确定现象了解的日益深入以及对不确定理论研究的日益完善,一些学者开始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同时出现在复杂系统中的现象。其中,Kwakernaak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1978年提出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这种现象。作为另一种模糊性与随机性共存的形式,Li
蜂窝吸波结构具有重量轻、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和吸收电磁波等优异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为了满足蜂窝吸波结构多功能的工程应用,把无源电子元件与复合材料“完美结合”,以将热功能、电子功能和辐射屏蔽效能等功能集成到航天器固有的承载部件中,使航天器在轻量化和多功能方面有质的飞越。该设计关键问题是对蜂窝吸波结构开缝后的电磁/力学性能进行综合评估,使其在合理的开缝设计下,既能减轻蜂窝结构的重量,
在经典塑性理论中不包含任何尺度参数,因此无法解释在微米和亚微米量级实验中发现的尺度效应。为了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日益增多的微尺度设计制造问题,同时为韧性材料的解理断裂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人们建立了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本文在Huang等2004年提出的CMSG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计算研究工作。1.推导了CMSG理论在混合硬化下的本构方程,考虑了背应力的影响。利用一阶非
多尺度问题和有界面的问题有很多重要的物理应用,吸引了很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一种有效的计算多尺度问题的方法是设计渐近保持的数值格式。对于含有小参数的偏微分方程,所谓一个算法是渐近保持的指的是,当相应的数值离散在小参数趋于零的时候,仍然是渐近极限的合理数值离散。具有这个性质的算法好处在于对所有参数区间都适用,可以处理不同的尺度的参数同时存在的问题,而且在计算时不需要推导在其他很多多尺度算法中需要用到的
随着近些年集成电路的发展,电子封装在器件小型化、功能化、集成化制造的应用变得不可或缺。虽然目前已经有倒装芯片,晶圆级封装等很多先进的连接形式,但引线键合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成本更低、工艺更可靠,成为主流的器件芯片连接形式。金丝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能、良好的延展性和优良的可焊性,在高端电子产品的引线键合中所占比例最高。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提高到GHz时,金丝键合线不再是简单的传输线,而以多种方式表现出射频特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分输送等多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叶片水分含量分布是衡量植物生理生化的重要指标。评估植物叶片水分,一方面有助于对植物水分亏缺程度进行快速判断,保障植物水分实现精准灌溉,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植物在正常和胁迫环境下对环境的变化响应,可视化植物叶片动态、时间和空间异质特性,用于解剖不同叶片区域和组织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