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经典塑性理论中不包含任何尺度参数,因此无法解释在微米和亚微米量级实验中发现的尺度效应。为了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日益增多的微尺度设计制造问题,同时为韧性材料的解理断裂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人们建立了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本文在Huang等2004年提出的CMSG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计算研究工作。1.推导了CMSG理论在混合硬化下的本构方程,考虑了背应力的影响。利用一阶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典塑性理论中不包含任何尺度参数,因此无法解释在微米和亚微米量级实验中发现的尺度效应。为了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日益增多的微尺度设计制造问题,同时为韧性材料的解理断裂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人们建立了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本文在Huang等2004年提出的CMSG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计算研究工作。1.推导了CMSG理论在混合硬化下的本构方程,考虑了背应力的影响。利用一阶非线性偏微方程的特征线方法,研究了混合硬化下CMSG理论在剪切和自重拉伸两个问题的解。求解得到了CMSG理论在这两个问题中的定解域,并指出了定解域会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如果想得到定解域以外区域上的解,就必须给出附加的非经典边界条件。这也是现在所有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所共有的问题。2.利用CMSG理论研究了微纳米压痕问题。结果表明:对于包含尺度效应的微压痕问题,压头角度的减小可以显著提高微压痕硬度,Nix-Gao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压头角度变化对微压痕硬度的影响。摩擦也会提高微压痕硬度,但提高的程度随压头角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Berkovich压头摩擦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正三棱锥压头和圆锥压头之间的等底面积等价原则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在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之间新的等价原则——等角原则。通过引入最大几何必需位错密度的概念,我们改进了CMSG理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球形压头微米和纳米压痕实验数据都十分符合。最大几何必需位错密度并不是一个材料常数,其取值与材料属性和压头的几何形状都有关系。3.利用CMSG理论研究了平面应变I型稳态扩展裂纹问题。计算表明:虽然与MSG理论下的静止裂纹相比稍有下降,在裂尖附近应变梯度明显区域内的等效应力和分离应力都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仍然明显高于HRR场。CMSG理论主导区内应力奇异性很高,达到甚至超过弹性场的平方根奇异性,且与塑性硬化指数无关。CMSG理论在扩展裂纹中的主导区比MSG理论在静止裂纹中要更小一些,且对远场应力强度因子不敏感。
其他文献
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飞行器已经朝着智能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作为近年来飞行器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优良的仿生性能使其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众多研究者也围绕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扑翼微型飞行器的研究涉及了众多的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设计出一款融合多学科、能够自主飞行的扑翼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探测器现如今已经成为各行业重要的基础元件之一。光电探测器将待测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的电信号可以用来表征待测光信号的大小。在测量微弱光信号时,外界噪声干扰和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光电探测系统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是保障光电探测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光电探测器覆盖的光谱范围极广,从200nm的紫外探测器到14微米的长波红外探测器都各有各的用途,而市售的光电探测器
非合作目标的侦察是包括安防、数字化城市等众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重要基础。进行非合作目标侦察往往使用多种探测手段,其中摄像机由于符合人眼视觉、纹理信息丰富;厘米波雷达由于可全天候、中远距离探测且性价比较高,这两种探测源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雷达和视觉的协同侦察具有侦察范围广、直观便捷、信息量大的特点,能极大提高系统的检测识别跟踪能力。本文针对雷达和云台(Pan-Tilt-Zoom,PTZ)摄
随着现代传感器分辨率的提高,目标往往占据多个传感器分辨率单元,传感器能够获取到关于目标的信息也变得更加丰富,但简单的点目标模型不足以处理这些目标信息从而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更加复杂的扩展目标模型对目标状态进行准确估计。扩展目标往往会产生多个量测值,传统基于数据关联的点目标滤波模型不足以应对扩展目标带来的计算复杂度问题。近年来,随着对随机有限集(Random Finite Set,RFS)理论的深
基于视频的人体行为检测在目前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同时其潜在应用众多,包括智能安防,视频自动裁剪等。行为检测目标是将视频中的动作序列分离,找到属于动作的时间区域,并将其做行为识别,找到其动作类别。本文主要以当前的二阶段行为检测网络为基础,从特征提取方面以及行为定位算法和后处理算法上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目前行为识别的结果来看,视频特征提取主要集中在3维卷积(C3D
整数自仿的tile和代换序列是分形几何中有趣而重要的课题。本论文研究了在Bandt模型下的整数自仿tile和代换序列的非定向游动的渐近性质。论文的第一部分讨论了Bandt模型下的整数自仿tile。这是整数自仿tile的一个推广。整数自仿的tile铺盖空间是通过平移的方式,而Bandt模型下的不变集铺盖空间时,不仅要有平移,还要有旋转和反射。实际上,Bandt模型提供给我们许多有趣的tile,比如L
中微子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宇宙的演化和揭示可能出现的新物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从不同类型中微子物理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出发,分析了在中微子探测中所采用的反电子中微子反β衰变反应链模式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的电子学触发系统,实现了对中微子信号的探测。针对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实验在探测超新星遗迹中微子过程中所出现的本底与信号特性,首次提出了正电子关联的强制触发机制。在该实验已
石墨烯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二维材料的思考与探究,二维材料有着优异的光学、电学等各种特性,其生长、制备及器件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焦点。然而,由于受到Mermin-Wagner定理的限制,磁性二维材料方面的相关研究有着很大的缺失,直到2017年,单层Cr2Ge2Te6、Cr I3铁磁二维绝缘体才被发现,随后Fe3GeTe2、Ni PS3等铁磁、反铁磁二维材料相继被发现,但对这些材料的
模糊性与随机性是现实世界中两种基本不确定性,分别用来描述主观不确定性与客观不确定性,而可信性理论与概率论分别是处理模糊现象与随机现象的数学分支。随着人们对不确定现象了解的日益深入以及对不确定理论研究的日益完善,一些学者开始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同时出现在复杂系统中的现象。其中,Kwakernaak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1978年提出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这种现象。作为另一种模糊性与随机性共存的形式,Li
蜂窝吸波结构具有重量轻、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和吸收电磁波等优异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为了满足蜂窝吸波结构多功能的工程应用,把无源电子元件与复合材料“完美结合”,以将热功能、电子功能和辐射屏蔽效能等功能集成到航天器固有的承载部件中,使航天器在轻量化和多功能方面有质的飞越。该设计关键问题是对蜂窝吸波结构开缝后的电磁/力学性能进行综合评估,使其在合理的开缝设计下,既能减轻蜂窝结构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