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被试在不同认知负荷条件下对不同呈现方式的植入品牌的记忆效果及眼动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测量被试的记忆效果。分别向被试发放包含测验问卷及排除测验问卷,其中包含测验问卷测量了被试的外显记忆成绩,排除问卷测量了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两种问卷之间除了呈现顺序之外,内容无差异;使用Tobii眼动仪测量被试的眼动模式,包括瞳孔直径、注视时间、注视点等指标。实验设计:实验一采用了3×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第一个因素是认知负荷,有高、中、低三种水平,为组间变量;第二个因素是品牌呈现位置,有中心与周边两个水平,为组内变量。实验二也设计为3×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第一个因素为认知负荷的三种水平,是组间变量;第二个因素为呈现时间的两个水平(长、短),为组内变量。两个实验的因变量均为记忆成绩及眼动模式。经过对以上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认知负荷条件下被试的瞳孔直径大小有着显著差异,高、中认知负荷组显著大于低认知负荷组;高认知负荷组显著大于中认知负荷组。(2)不同认知负荷组的被试在观看各品牌时的注视时间有着显著差异,高认知负荷组显著低于低认知负荷组。中心位置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周边位置的注视时间。被试对长呈现时间品牌的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短呈现时间的品牌。(3)中心位置品牌的注视点显著多于周边位置的品牌;而三组认知负荷条件下的被试在观看各呈现时间品牌的注视点也有着显著差异。高、中认知负荷组显著少于低认知负荷组,高认知负荷组显著少于中认知负荷组。(4)被试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的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中、高认知负荷条件组。中认知负荷组显著高于高认知负荷组。中心位置的品牌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周边位置的品牌,呈现时间长的品牌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呈现时间短的品牌。(5)中心位置品牌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周边位置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