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记忆:《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两个南方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es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以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文体精美,形式独特,其中《押沙龙,押沙龙!》被奉为是继乔伊斯之后写作手法方面最具创新精神,寓意最为深刻的小说。自《押沙龙,押沙龙!》出版以来,评论家们已经从各种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福克纳把这部小说作为一部双聚焦小说进行构思和创作的意图。本文试从新批评文本细读和社会历史文化批评等理论视角切入,探索福克纳对美国南方问题的思考,证明通过在小说中精心编排近景中的萨特潘家族的悲剧和远景中的美国南方社会的悲剧,福克纳从南方的过去和现在这两个不同侧面生动地展示了南方无可避免的解体。本文的引言部分首先对福克纳做了一个概述,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对福克纳和《押沙龙,押沙龙!》研究的现状。第一章对小说近景中以托马斯·萨特潘个人为中心的萨特潘家族悲剧进行了分析。萨特潘虽然具有福克纳所珍视的譬如旺盛的生命力,超人的意志和行动力等品质,但对南方社会行为规范的照搬导致了他蓝图的必然失败。第二章对小说远景中更大的美国南方社会的悲剧进行分析。萨特潘家族所代表的旧南方因为其自身的道德缺陷,早已被历史抛弃;虽然旧南方早已湮灭,三个南方叙述者却仍然陷身于南方过去毁灭性的阴影中无法自拔。第三章试图揭示“双聚焦”是通过何种方式在小说中得到体现的。它在三个南方叙述者对萨特潘家族传说的创造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一创造过程展现的不仅是萨特潘家族的传说,更是叙述者们本身。三位南方叙述者都是喋喋不休,怨愤且不知所以的鬼魂。旧南方早已湮灭,而它的继承人也选择了自我消亡。《押沙龙,押沙龙!》通过这两个侧面展现了南方的解体,揭露了福克纳又爱又恨的故土曾经的丑恶。
其他文献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她专注于创作以美国南方小镇背景下怪异的青少年、畸形人、不合时宜的人等人物形象来表现以孤独、精神隔绝等为主题的小说
文化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中一直受到关注的话题,随着世界的一体化,该话题更加受到重视。作为翻译邻域新兴分支的影视翻译却在学界没受到足够关注。仔细观察一下中国的影视翻译
NAVI,作为1.6世界里的绝对强者,是一支以战术加枪法著称的队伍,整体战术风格可细腻可粗狂,这样的风格在CS界也是独树一帜,可以说在整个CS1.6后期,NAVI是当之无愧的霸主,那么在2012年底,NAVI也是跟随潮流,转型CSGO,从目前的状况和成绩上来看,NAVI还是处于一个适应阶段,整体还需进一步的磨合,但较刚转型期队伍的表现来看的话,已经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了。  其实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队伍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就是语言层面的转换,即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转换,关注译作必须忠实于原文,而忽略对译者及其他因素研究。然而,翻译不是在真空的状态下进行的,除了语言因素的
学位
《美国悲剧》的作者西奥多·德莱塞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父”,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称为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美国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出身
本文对召唤—回应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运用予以了分析。本文从语言和主题两个层面探讨了召唤—回应与小说主题之间所形成的交互作用。论文分为四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