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使得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又一个“现代化”提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五个现代化”。在此背景下,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驱动,以治理理念重塑、治理模式变革、治理工具创新和治理过程优化为手段,以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为应用场景的治理能力建设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正处在深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推进依法治档、促进档案信息开放、改进档案服务、加强电子档案管理、造就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多重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更有效地应对档案事业转型面临的挑战,《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了“加快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的指导思想。这为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以档案治理能力建设为抓手,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但从目前的检索情况来看,关于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研究尚未展开,对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概念、内容、方式、策略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深入,不利于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实践推进。为此,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展开研究,以期明确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为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1章,绪论。为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的时代处境、现实要求以及研究的整体思路和创新点,首先对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说明;最后,在总结全文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了提炼。第2章,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了夯实本文研究的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档案治理、档案治理能力、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治理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三个方面阐释了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章,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演进历程与转型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本章重点对建国以来我国从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向档案治理能力建设转型的过程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具体从政府管制时期的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政府“解制”时期的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传统行政时期的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现代公共管理时期的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和国家治理时期的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五个历史阶段,分析了我国从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向档案治理能力建设转型的过程与内容;从管理体制挑战、权力结构挑战、制度关系挑战、运行机制调整、政策保障挑战五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从档案事业管理能力建设向档案治理能力建设转型面临的障碍。第4章,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困境与动力。档案治理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清晰认识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已有基础,整体把握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现实困境和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明确我国档案治理建设的现实依据。为此,本章重点对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现实基础、存在困境和发展动力等进行了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现实境况,为科学制定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推进方略提供坚实支撑。第5章,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内容体系构建。建构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内容体系,有助于明确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提高档案治理能力建设推进策略的可行性。本章在分析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内容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基础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历史实践、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主体功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利益诉求、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主要流程以及专家访谈的结果,最终确定了由制度能力建设、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档案业务能力建设、统筹与组织能力建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监督与管理能力建设、回应能力建设构成的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内容体系。第6章,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推进方略。为促进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实现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推进的重要转变,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实践价值的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实施策略。本章从以制度能力建设为总揽、以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导向、以档案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统筹与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参与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以监管能力建设为杠杆、以回应能力建设为增长点等方面,提出了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期推动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实施。第7章,总结与展望。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研究了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指导预后的标志物对于肺癌的治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的环状RNA(circRNA)可作为肿瘤的无创筛查标志物。肺腺癌是肺癌的重要分型,本课题通过对肺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circRNA进行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
目的:研究大鼠胰头和胰尾端胰岛细胞miRNAs的差异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信号通路分析,为进一步深入探索miRNAs在胰岛生理及病理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随机选取6至24周正常成年大鼠6只,取胰头端及胰尾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胰岛,手捡胰岛细胞并镜检确认。2.将胰岛细胞送至上海康成生物公司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结合生物信息法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
目的:分析和探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癌症分期系统第8版中的病理预后分期和解剖学分期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价值。材料和方法:我们从SEER数据库中选择了2010至2015年间被诊断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10,323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解剖学分期和病理预后分期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肿瘤分期,比较不同分期系统的肿瘤总体生存情况。我们采用Kaplan-Meier分析、时间相关的受试者操作
目的:本课题拟研究合成的溴化银纳米粒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合物,即AgBr-NP(Nanoparticle,NP)@CTM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MAB)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活性,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然后将其添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 methacrylate,PMMA)研
目的:1.通过分析乳酸脱氢酶C4(lactate dehydrogenase C4,LDH-C4)在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2.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LDH-C4的骨肉瘤细胞MG63,明确LDH-C4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MG63生物学行为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H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CACNA1D基因突变对血管内皮细胞Cav1.3蛋白和ET-1表达的影响,探索子痫前期发病原因,以寻求新的监测手段及干预靶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取得健康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脐带,采用胶原酶灌注消化法,从中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培养观察;运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根据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对细胞进行标记鉴定,确保后续研究对象为内皮细胞。(2)扩增C
学位
目的1.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2.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筛查方案。3.评价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筛查方案的效能。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乙肝肝硬化营养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构建以列线图预测模型和决策树分类预测模型为呈现形式的乙肝肝硬化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早期心肌中的变化,初步探讨PI3K/Akt通路在高位脊髓损伤后心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通路中的关系。方法1.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8-10周龄,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五组(n=6):假手术组(Sham组)、高位SCI后4小时组(SC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