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以城市聚集为空间表现的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因此,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显著标志和区域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增长了27%,2007年达到44.9%。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重要战略机遇中,重视西部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整合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是保障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分析国内外城市群研究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系统科学、战略管理等理论和方法,从三个方面内容研究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首先,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系统环境分析模型,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其中,外部环境分析分为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则包括资源分析、结构分析、规模分布分析和城市流分析。其次,提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优势,统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城市群。由此细化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互补性、特色化和周边性目标,并给出协调发展的策略。在社会发展方面,建立城市间的长期合作机制等;在经济发展方面,保持和提升要素优势、加快次位城市发展、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等:在环境发展方面,避免城市蔓延、发展循环经济、树立模范试点产业和企业、加强环保教育和立法等。最后,建立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竞争力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展开模糊综合评价和雷达图分析和比较,总结与反馈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果。
通过首次对成都平原城市群的5个主要城市进行独立和关联的研究,为其他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也尚有诸多难点和细节有待未来的完善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