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随后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全面实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作为财政资金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对其开展绩效评价。科学、高效地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利于财政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聚焦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介绍。2014年后不再新增“地方政府性债务”,只保留“地方政府债务”,本文将地方政府债务概念作为研究主体。此部分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绩效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进而介绍委托代理理论、财政分权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经济学效率理论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理论,为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研究开展作铺垫。二是梳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及现状,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阶段。截止2019年,全国地方债余额213072亿元,控制在限额内。分地区来看,各省份地方债规模存在差异,超过一半的省份债务率超过警戒线。从工作重点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工作上,社会各界也积极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研究工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提供了经验。通过其发展及现状的梳理发现开展地方债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做好绩效评价,需要从指标体系构建、数据处理、绩效评价方法选用以及结果测算分析几方面入手,才能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有一个科学、全面且高效的测评。三是构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梳理构建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原则。介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仅是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重点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必要过程。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整体性与简洁性、可行性与科学性、定量与定性、“4E”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等原则。进而,结合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性,考虑到全面性原则,选取大量产出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处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出指标,从而结合投入指标构建出具有针对性、间接性与科学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四是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首先,选取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时,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现有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章中的主流方法进行归纳。主流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可总结归纳为:“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理论分析法和评价体系构建打分法”五类,并介绍了不同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的特点,根据本文需要选取了较为匹配的方法。进而,在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方法选取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近五年中国30个省、区及直辖市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真实情况,本文选取数据包络法中的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及直辖市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进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中国30个省、区及直辖市总体地方政府债务平均绩效水平不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国范围内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12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吉林省、黑龙江省和上海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地方政府债务投入不足,需要在此方面继续改进,加强建设力度。其他省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改变不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尽管河南省与辽宁省两个地区在5年内的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最高,但两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处于下降的状态,5年内分别下降了0.8%与3.2%。相反,海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新疆这五个地区在研究期内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较差,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排名甚至处于下游,但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在五年内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这些地区愈发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不断地提升和优化当地的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五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影响因素及机制,提出改善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此部分基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结果,从政策、社会与经济三个层面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Tobit模型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期内实证结果显示:在政策层面,固定资产投资率增长会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的提升;在社会层面,城市人口密度与财政支出分权度的提升会使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下降;在经济层面,GDP与人均GDP的增长会造成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下降。即各省级政府的政策制定、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情况,都会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提升绩效水平,制定政策或提出建议时应将相关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与机制考虑进去。六是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国际经验借鉴。以德国、日本及美国三个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务发展与现状为背景,主要介绍开展绩效评价的四个重点内容:一是不同国家以“效率、预算目标与结果”为绩效评价的中心思想;二是每个国家都具有专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绩效评价开展提供规范框架;三是不同国家以“4E、投入产出、政府监管与项目运作情况”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定出各级政府统一使用的债务绩效评价方法;四是引入公民与社会各界监督机制,遵循相关制度规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出三点经验,包括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完善地方债绩效评价制度。七是相关政策建议。201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及直辖市地方政府债务绩效静态、动态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体以及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欠缺,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配、监管与管理、政策导向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等方面。综合这些方面的不足与相关国际经验,为提升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水平提出三大点政策建议:一是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限额与预算管理机制、适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二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包括成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部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三是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督与考核力度,包括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管理政策法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