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开放是促进金融体系不断深化与发展的重要助力。从2002年开始,我国相继推出并完善了 QFⅡ、RQFⅡ、QDⅡ、RQDⅡ、AH股交叉上市等多个市场开放制度。2014年11月17日,证监会正式实行“沪港通”交易机制,这是我国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效率、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对于引导和改善上市公司价值投资也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各项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渗透到企业日常运作的各个方面,是衡量企业管治水平的有效指标。因此,本文基于“沪港通”互联互通交易机制这一背景,探究这一政策启动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影响这一政策效应发挥效果的其他可能因素。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拓展了沪港通制度在微观层面的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献集中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股价同步性、股票市场联动性等宏观角度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投资决策、股利分配等微观层面的影响,鲜有文献关注其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沪港通制度对内控质量的影响将进一步验证该政策的实施效应,为其在微观层面的研究提供补充,揭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行为的作用途径,丰富境外投资者对企业治理作用的研究。第二,本文的研究设计和检验较为有效的化解了以往研究中的部分问题。沪港通制度作为一种外生冲击改变了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借助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模型研究沪港通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有效缓解以往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第三,基于分析师关注度和机构投资者的调节效应,进一步探究了二者对沪港通制度和公司治理之间的潜在调节机制,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改善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供了有效路径,对于研究分析师的市场作用、推进机构投资者相关制度的落实提供实证依据。第四,丰富对沪港通制度政策效果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异质性检验。针对不同代理成本企业以及管理层是否持股企业,沪港通制度对内控质量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从侧面揭示了该项政策的作用效果以及局限性,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以后相关话题提供了潜在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为实施沪股通政策的标的企业(处理组)配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沪港通制度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以及分析师关注度和机构投资者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对内部控制指标进行行业调整、排除双向影响、更换PSM方法等稳健性测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沪港通政策实施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相对于该政策的非标的公司,沪港通制度可以提升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2)分析师关注度可以促进沪港通制度对标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3)机构投资者占全部投资者的比例越高,沪港通制度对标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强;(4)代理成本较高或较低的标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较为明显;(5)管理层持有股票的标的企业相较于管理层没有持股的标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验证了沪港通制度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果,为完善上市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培养专业证券分析师、推进机构投资者发展等多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渐进式改革、逐步向世界开放的计划提供政策基础。在未来研究中,可以继续关注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资本市场开放制度的政策效应,更全面的考察此类交易制度的作用机制,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证券市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利用资源配置功能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巨大调整。时至今日,我国证券市场的世界地位已至关重要、不容置疑。虽然在市场规模、产品种类和监管制度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瑕疵,但瑕不掩瑜,随着证券市场日益规范化与法制化,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愈来愈能够代表和体现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进程。纵观前人研究所得,国外学者对于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是否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这一观点还存在
“如果你想致富,那就先建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具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据统计,交通类项目在世界银行2013-2017年间的借贷中占比约达15%,已有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铁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促进人流、信息流的运输与传递方面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点率高等优势,一举成为我国振兴经济、促进发展的新带动点。高铁的开通压缩了时空距
经济全球化趋势带动了世界贸易增长,但近几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兴起,阻碍了很多跨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世界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行者,中国在面对美国的贸易阻挠时继续推行经济改革,提出“新常态”的经济结构鼓励跨国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形成中国新型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中国新型全球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提倡更大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和更有效的资源分配来促进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从企业
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大。而传统的线下医疗面临着资源总量匮乏、资源地域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无法契合当代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系列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利好政策,很多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应运而生,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也为这类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应如何找准用户痛点,深挖用户需求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量已经超过四亿,意味着平均来看每11个成年人当中大约就会存在1个糖尿病患者。过去几年里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是最初在妊娠期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其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给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预测工作越来越有必要。当今机器学习算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必经阶段,它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经济、人口、地域、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统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口生育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在《2012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中指出,农村人口数量首次比城镇人口数量少。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卫生福利条件的不断完
金融市场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金融投资,关于金融指数的预测研究也成为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金融指数预测对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投资者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收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金融指数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等,因此金融指数序列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非线性系统,使用线性方法很难预测准确。相对于个股数据,金融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金融大震荡,给了中国银行业在这一危机中在国际金融市场寻找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机会,于是以中资银行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市场中的银行,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跨境并购来开拓国际金融市场,以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本文以2008年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财务指标和因子分析法,对其并购后的整合绩效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跨境并购的发展历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并购事件发生的次数也不断增加。并购活动可以为资本带来扩张动力,使市场上的产业资源得到配置优化,并帮助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可以激发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创造新的经济上升方式。在学术文献中,对于股票市场的相关研究,公司并购领域贡献颇多,国外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流通的市场与并购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许多假设和理论。在行为财务学出现之后,部分学者将目光转向一些主观因素上,如投资者
实体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是一国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之后,随着全球产业竞争范式转变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的上升,众多企业家纷纷倡导“重新回到制造业”,以美、德为首的制造业强国提出“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战略,各国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一条有效促进制造业占领竞争高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现实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