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推进者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任鸿隽(1886-1961),著名的爱国科学事业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建设与推进。他是“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干事长和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位,为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研究以任鸿隽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建设和推进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和分析大量第一手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两个领域进行系统研究。 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了任鸿隽的“科学救国”理想的形成。“科学救国”理想影响着他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二部分研究了任鸿隽的科学文化观和科学观,重点突出了科学具有发展人的理性价值,科学方法是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及集中体现。这些都是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 第三部分研究了任鸿隽的科学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科学教育方法、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实施办法以及科学教育的本土化。 第四部分研究了任鸿隽的科学教育实践,主要包括他主持的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及个人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推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进入到新时期,体教融合能够保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新形势的转变由“体教结合”转向“体教融合”,这是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
制度建设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实践的客观需要。对高校内部规则进行法律分析与考察,不仅对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法学理论和高等学校管理理论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根本前提是道德可教。道德可教的信念之所以成立,首先是因为知识可教,其次是因为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可以间接地渗透道德影响。但是道德教育又不同于其他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阅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但遗憾的是,目前英语阅读课一些教师忽略文章思想内容和整体结构
我国2002年制定和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了解芜湖地区中小学校的学生体质测试现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体质
学位
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新《纲要》),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由于各高校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差异,要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