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唱京剧、赏京剧、学习京剧文化,在中小学校园已蔚然成风。在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今天,很多人对“京剧进入高校课堂”满怀期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高校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要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京剧是传统文化中最实在最有效的一种传播载体。”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下,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已在全国高校中展开,京剧也列入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四所高等院校的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提出设想、解决问题。在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教学活动,笔者针对“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大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认同感与兴趣为切入点,将他们引入京剧艺术之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在对京剧的音乐、表演、剧本、舞美等多方面的了解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艺术修养的提高。让京剧艺术走进大学校园,培养大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欣赏京剧艺术的水平,使他们成为京剧艺术的忠实观众和听众。最重要的是在参与过程中使大学生得到审美的体验,得到心灵的愉悦,通过了解京剧使大学生们更好地树立热爱和传承京剧艺术的观念,以此而达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简述了本选题研究的缘起、意义:京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蕴含人物性格美、戏剧意境美、舞蹈美、音乐美、美术美、语言美以及气韵美等,以其鲜明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等独树一帜的风格品貌跻身于中华文化之林,系统而全面地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京剧博大精深,是彰显民族风貌的重要方式。京剧中有美育、有德育;有历史,有现实;有文学,有艺术;有传统美德,有时代风尚,完全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胜任艺术传播和思想教育结合的重任。中国京剧艺术的推广,是培养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基于某些历史原因,导致青年人不了解京剧、不接受京剧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作为青年精英群体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京剧进高校,走校园文化的路线,能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因而,在高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艺术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是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之一。正文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京剧的历史、艺术特征以及京剧艺术的价值与传承:第二部分通过实地访谈、调查与分析,论述了在高等院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可行性;第三部分阐述在高等院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最后是结论部分。在写作中结合教育学、音乐学、民间音乐学、音乐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采用了文献研究与分析法、教学实践法、访谈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文是对在河北省高等院校开展京剧教学活动的大胆探索与尝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将对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在进行教育改革时提供一些参考,对河北省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对推动整个河北省京剧艺术走进高校的系列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