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 : 44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城市择湿地而建、依湿地而兴、循湿地而发展,湿地水体成为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中,湿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水源、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然而,20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湿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水质急骤退化,空间分布格局显著变化。城市湿地功能退化导致洪灾、城市积水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宜居水平,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湿地规划与利用、保护与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以下问题:(1)湿地减少在时间上、空间上、规模上的变化规律;(2)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特点;(3)湿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基于这些问题,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系统科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凭借GIS和RS技术平台,对长沙市1955、1972和1990年地形图湿地数据及2007年长沙市湿地资源普查数据进行提取,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时间梯度和空间梯度的视角,运用(1)存量-流量均衡模型,对1955年以来长沙市各规模的城市湿地演变开展研究;(2)动态-静态空间变化模型,对存量、填埋、新增和保留4种变化状态的城市湿地,1955年以来时空演变进行研究;(3)数量统计-空间统计结合的方法;(4)主成分-灰色关联耦合方法,对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2003)、 ArcGIS9.2和Geoda软件完成,景观指数计算使用软件程序包FRAGSTATS来实现。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规模演变上看,不同规模的城市湿地其变化结果的差异是很大的,规模越大的湿地,新增和填埋的比例越低;规模越小的湿地,新增的比例越高,越容易遭到填埋;1955—2007年间,0.2—-8公顷湿地的平均数量和面积分别为97.8%、61.2%,占有绝对优势。(2)从时间演变上看,对依据湿地要素划分的河流、沟渠、湖库和水塘四种类型的湿地研究发现:以1990年为界,长沙城市湿地总面积呈现先增后减、总体增加的态势;水塘和沟渠的面积1955-1990年间大幅增加,1990-2007年间大幅减少;湖库面积呈波动变化,1955-1972年间不断减少,1972-1990年间不断增加,1990-2007年间不断减少;河流面积变化小,较为稳定:对依据湿地变化状态划分的存量湿地、填埋湿地、新增湿地和保留湿地四种类型的湿地研究发现:动态空间层次上,存量湿地、增量湿地与城市化高速发展呈负相关,1990—2007年间呈下降态势;填埋湿地、保留湿地在1955—-2007年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静态空间层次上,存量湿地、新增湿地和保留湿地,在建成区呈持续的下降趋势,以至于第一空间层次在1972—1990年和1990—2007年两个时段保留湿地数量和面积为零,2007年存量湿地接近于零,每平方公里仅有0.01公顷;存量湿地、新增湿地,在郊区呈增加趋势,但1990年以后呈下降态势。(3)从空间演变上看,在动态空间层次上,近郊区是城市化过程中受影响最明显的区域。既是存量湿地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填埋湿地最严重的区域,还是保留湿地最多的区域;建成区始终是存量湿地、新增湿地和保留湿地最少的区域;建成区与郊区的分界线往往是湿地变化趋势的分水岭。在静态空间层次上,随着城市边界的扩张,存量湿地、填埋湿地、新增湿地和保留湿地的峰值分布区域呈现出由内向外、不断外移的梯级增长分布趋势。2007年4种类型湿地的峰值均分布在静态空间的最外层或次外层的远郊区、近郊,离城市中心越远,存量湿地、新增湿地、保留湿地越多。(4)从分布特征上看,湿地分布呈现围绕城区环状的变化态势。通过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分析可得:在这四个时期里,水塘的分布是集聚的,河流的分布是分散的,湖库和沟渠的分布是随机的。1972年、1990年和2007年的水塘的分布是高值聚集形成的空间自相关。其中每个时期大部分水塘的分布呈现正的局部空间自相关。(5)从质心演变轨迹上看,长沙市湿地质心转移显示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型湿地质心移动方向及距离不同。长沙市城市整体湿地质心与各类湿地的偏移路径不同:整体湿地质心在湘江附近移动且偏移不明显,河流质心在湘江附近,坑塘、沟渠、湖库湿地质心都离湘江较远,坑塘、沟渠湿地质心位移偏移较大,湖库、河流湿地质心偏移较小;另外,从湿地质心运动图式来看,长沙市整体湿地质心移动表现为“簇式”,坑塘质心移动呈现“钟摆式”,湖库质心移动呈现“环形”,河流湿地质心移动呈“之字形”走势,沟渠质心移动表现为“折线型”。(6)从景观指数变化上看,长沙市湿地各类景观指数变化规律不同,破碎度指数中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在1990年以前上升,1990年以后下降;形状指数中的景观形状指数变化较大,而斑块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变化较小;优势度指数单调下降表明,“聚集间有离析”这一布局原则在湿地格局变化中起到作用;从时间变化来看,各类景观指数以1990年为界波动变化,就不同类型湿地而言,河流优势度指数总体趋势下降,湿地功能多样化增强。(7)从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上看,总体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因素不同于各类湿地格局变化影响因素。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大小排序是:城市化率、降雨量、GDP、气温、建成区面积、人口、蒸发量;湿地面积的影响因素大小分别为GDP、蒸发量、总人口、建成区面积、城市化率、降雨量、气温;湿地景观破碎度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GDP、降雨量、城市化率、气温、蒸发量、人口、建成区面积;景观聚集度的影响因素大小是:总人口、GDP、建成区面积、城市化率、降雨量、气温、蒸发量。论文的主要成果是构建了流量存量-动态静态空间模型,此模型用来评估城市湿地相关格局的时间梯度和空间梯度变化特征。该模型可以拓展用来研究湿地水量动态变化和城市森林、水质污染等其它自然资源的状态变化分析。湿地景观主要要素的驱动机制分析,可以用来指导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识别易损性湿地类型和地域,为湿地保护提供依据。从系统层次性和反馈性角度,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的方法来定性和定量研究湿地景观格局是一种新方法,辨别城市各类湿地驱动力,有利于城市湿地的分类保护,有利于城市湿地各项功能实现,因此,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可为同类城市生态研究等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政府采购是公共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集体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利用财政资金采购商品、劳务和服务,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的行为。政府采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部门日
生物技术实践是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其内容突出了生物学的专业性与生物科学思维的整体性。旨在使学生在生物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为全面的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相关
投资组合问题(Investment Portfolio Problem)又称为资产投资组合问题,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决策问题,亦被证实是组合优化问题中带约束的NP难问题,难以使用常规的方法求解,国内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化,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方式被打破,其理念、机制、方式、途径等都需要进一步创新。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按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的发展阶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爆发是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
河岸护坡措施的适宜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影响指标。为了将我国华北平原区河流生态护坡的适宜性条件应用于河岸生态治理实践,为河流绿色廊道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之肺”,是大自然的“调度师”。森林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推动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在城市森林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国家森林城市建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的原文为格尼拉·安德曼(Gunilla Anderman)所撰写的“语言学与翻译研究”。该文是一篇有关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被收录在由皮欧特·库西乌扎克(Piotr Kuhi
研究目的:观察不同角度及不同实施方法的半卧位对AMI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探索适合AMI早期患者的安全、可行的半卧位角度及实施方法,为完善我国AMI早期康复护理程序提供科学
作为一门从美学视角研究翻译的学科,翻译美学以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过程、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