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分类与意识形态构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meng611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是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也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的构建在构建话语本身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介方式建构与传播。然而语言学视角下的意识形态的构建较少关注到构建话语本身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抗疫精神为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聚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样貌是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的方式进行建构和传播的。Forceville与Urios-Aparisi合编的《多模态隐喻》打开了隐喻认知的研究新视野,引起了许多认知学者的关注与兴趣。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发现关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研究,基于量化手段的多模态研究还尚少。本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以抗击新冠病毒政治漫画为例,通过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方式,同时结合当下社会环境阐释其建构效力。本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漫画中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概念隐喻?(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漫画中所反映和构建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什么?本文的漫画语料来自中国日报新漫网,共选出502张具有典型多模态隐喻特征的政治漫画,识别出542个多模态隐喻。本文研究首先系统分析并总结抗疫漫画的多模态隐喻类型;然后结合当下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揭示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效力及抗疫漫画背后的意识形态。本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以围绕抗疫精神为核心及相关概念为目标域的新冠肺炎漫画主要有五大多模态隐喻类型,即人物隐喻、工具隐喻、身体部位隐喻、活动隐喻和动物隐喻。第二,从漫画内容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来看,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命运与共是抗疫漫画重点构建的思想意识。其中,举国同心抗疫精神是抗击新冠疫情漫画的构建的重中之重,至此充分显现了对抗疫情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群众对打赢这场疫情战役的一致的信心与决心。从意识形态构建方式来看,通过突显大小和使用大众化和实时性的实物作为源域来构建抗疫精神面貌,从而形成了大众化且具有创新性的构建特征。这样的宣传方式更加潜移默化和贴近生活,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有效理解和共鸣。
其他文献
作为艾略特的第一首成名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集中体现了艾略特早期诗学思想和现代性特征。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界已从诗歌寓意、人物形象、艺术特征、认知诗学等视角对该诗进行了研究,但有关艾略特早期思想研究尚有探讨空间,而且有关尼采悲剧精神视域下的《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与悲剧精神衰落现象、艾略特的悲剧美学观点以及现代生存现状思考的关联研究专题尚未出现,由此构
“溢出”假设理论(Engfer,1988)指出,拥有令人满意和伴侣支持的婚姻,个体更容易对孩子的需求做出敏感性地回应;相反,敌意或冲突的婚姻会导致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和要求严厉。但也有研究证明了“补偿”效应和“区分”效应的存在。出现这样的不一致可能与个体的特质有关。感觉加工敏感性(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SPS)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特质,代表了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这
中国传统诗歌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之前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文学本身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传统诗歌的研究中来,试图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中国传统诗歌。我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当属唐朝,而唐朝的诗歌创作又首推李杜。杜甫一生经历了仕途受挫和安史之乱所带来的流离与唐王朝的衰落,使得“悲”情感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强烈。所以本文选择了杜甫的诗歌
英语“down”和汉语“下”是英语和汉语中两个重要的相似概念,它们都分别具有副词、形容词、名词、介词和动词的词性,用法多变。已有不少学者对“down”和“下”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囿于单一语言,比如对英语“up”和“down”,或对汉语“上”和“下”的对比研究,对“down”和“下”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较少。即便是跨语言的研究也只是聚焦于“down”和“下”空间隐喻的用法比较,
身份与身份建构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社会学、哲学、文学、语言学、语用学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受到新左派、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体与特定社会文化之间的认同。认同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识和描述,其中文化认同对主体自我认同的影响最大,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主体身份的变化。随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身份认同理论和身份建构理论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当一个人是社会中某个特定角色的拥有者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当代英国文坛颇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著作颇丰,题材广泛涉及现代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底层民众到中产阶级再到上流精英无所不包。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的评价越来越高,其作品在图书市场上也备受欢迎,他已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National author)。然而,作为一名当代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制图家、历史见证者”,麦克尤恩的许多作品却体现出对
作为莎翁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作品之一,《李尔王》通过主情节和副情节双重叙事的技巧,探讨了亲情与道德、继承与政治、民族与国家等重大时代议题。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政治隐喻、意象解读、语言分析、圣经原型以及地图学等批评视角进行论述,构筑了《李尔王》的研究常规,却对该剧文本之下隐含的不列颠身份的地图空间构建策略鲜有系统论及,藉此构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作为政治地图学的杰出代表,英国学者J.B.哈利明确指出,地图是
学位
学位
随着叙事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以互动的形式讲述故事成为当下的热门风潮,互动叙事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选取互动叙事这一新型叙事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厘清互动叙事相关概念的前提下,结合案例分析与研究者个体经验,对其媒介特征、结构组成和带来的独特体验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章节简要介绍互动叙事理论在相关研究领域被泛用、误用的现状,对与之联系紧密的叙事学和游戏学学科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阐述互动叙事概念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