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工作旺盛感:主管支持/阻抑和自我调节的影响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组织心理学界的新生构念,二元工作旺盛感探索由于动机内化过程的差异,导致的组织个体工作旺盛感的“质”的差异。构念维度上,二元工作旺盛感包括主动旺盛感和被动旺盛感。二元工作旺盛感的最大贡献在于,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形同而神异”的工作旺盛感相呼应,从“质”的视角突破了学术界原有的工作旺盛感构念体系。目前,学术界对主动和被动旺盛感的探索,从短期视角,论证了工作旺盛感的内在二元性。从“形同”上讲,两类旺盛感均会对工作绩效,情感承诺等行为结果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然而,主动比被动旺盛感能带来更多的积极行为结果。从“神异”上讲,两类旺盛感会给个体的情绪体验和身心健康带来截然相反的影响。主动旺盛感可提升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增益其身心健康水平;被动旺盛感则会加重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有损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然而,造成主动和被动旺盛感的原因尚未可知。事实上,对二元工作旺盛感前因的探索,理论上,既有助于挖掘导致两种差异化旺盛感的因素;也有助于拓展二元工作旺盛感的理论框架(目前二元工作旺盛感的理论基础只有自我决定理论)。实践上,有助于启发管理者从源头上甄别组织个体主动和被动旺盛感的产生原因与机制,甄别有助于主动旺盛感的因素,警惕有助于被动旺盛感的因素,从而助益于维持组织员工积极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的持续性。
  由此,本文建构了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前因理论模型。具体来说,依据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可变性(或情境依赖性、可调节性)特征,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从个体外所从属的“领导——下属”关系和个体内特质两大视角,构建了主管支持/阻抑,以及自我调节的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影响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前因模型。尤其是,通过将主管支持/阻抑视作“特质激活线索”,构建了主管支持/阻抑会通过激活个体的调节定向或调节模式,进而影响二元工作旺盛感的逻辑链条。同时,多角度验证了在“主管支持/阻抑”的个体外情境因素、“自我调节”的个体内特质因素,以及两者有机交互的视角下,自主和受控动机的中介机制解释作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一:基于二元工作旺盛感的情境依赖性和自我决定理论,运用情境模拟的实验研究,拟验证主管支持/阻抑对主动和被动旺盛感的差异化影响,以及自主和受控动机的中介解释效应。
  研究二:基于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可自我调节特征、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拟验证自我调节的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对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差异化影响,以及自主和受控动机的中介解释效应。由于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在变量性质上均兼具情境性和特质性,因此,采用情境模拟实验,探索了情境性调节定向(研究二(a))和调节模式(研究二(b))对二元工作旺盛感产生的差异化预测作用,以及自主和受控动机的动力机制作用。采用横断研究,探索了具体的特质性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对二元工作旺盛感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以及自主/受控动机的动力机制作用(研究二(c))。
  研究三:基于特质激活理论,采用情境模拟实验,拟验证情境性调节定向何以在主管支持/阻抑的情境下被激活,进而产生二元工作旺盛感的,以及主动和受控动机在上述被中介的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
  研究四:同研究三,基于特质激活理论,采用情境模拟实验,拟探索情境性调节模式何以在主管支持/阻抑的情境下被激活,进而产生二元工作旺盛感的,以及主动和受控动机在上述被中介的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
  上述四个子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可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构建“领导——下属”关系(主管支持/阻抑)和自我调节对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影响前因模型。第二,以主管支持/阻抑为代表的“领导——下属”关系会对主动旺盛感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被动旺盛感产生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第三,自我调节的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均会对二元工作旺盛感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情境性调节定向和情境性调节模式均对主动旺盛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被动旺盛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特质性调节定向中,促进定向会同时对主动和被动旺盛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预防定向仅会对主动旺盛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特质性调节模式中,运动模式仅会对主动旺盛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评估模式仅会对被动旺盛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特质激活理论的理论框架下,主管支持/阻抑的“领导——下属”关系可以同时调节“情境性调节定向——主动/被动旺盛感”的关系。其中,主管支持在调节“调节定向——主动旺盛感”和“调节定向——被动旺盛感”关系时,分别起着“要求”和“干扰”的特质激活线索作用。主管阻抑在调节“调节定向————主动旺盛感”和“调节定向——被动旺盛感”关系时,均起着“限制”的特质激活线索作用。同上,主管支持/阻抑的“领导——下属”关系可以同时调节“情境性调节模式——主动/被动旺盛感”的关系。其中,主管支持仅在调节“调节模式——主动旺盛感”关系时,起着“要求”的特质激活线索作用;主管阻抑在调节“调节模式——主动/被动旺盛感”关系时,均起着“限制”的特质激活线索作用。第五,自主和受控动机可以有效的解释个体外情境(以“主管支持/阻抑”为代表),以及个体内特质(以“自我调节”为代表)对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影响。尤其是,在“主管支持/阻抑”对“自我调节——二元工作旺盛感”关系产生特质激活的调节作用时,自主和受控动机中介解释作用依然稳健。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拓宽了二元工作旺盛感的理论框架。从自我调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三种理论整合视角,拓展了目前仅有的自我决定理论,进一步验证了二元工作旺盛感的构念体系。第二,本研究是对主动和被动旺盛感前因模型进行探索的首次尝试,为未来学界继续探索个体外情境和个体内特质对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影响提供了初步证据。一方面,本研究将主管支持/阻抑、以及自我调节的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纳入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前因范畴。尤其是,验证了主管支持/阻抑会作为“特质激活线索”,调节“情境性调节定向/调节模式——二元工作旺盛感”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动机的视角,论证了自主和受控动机在主管支持/阻抑、自我调节的调节定向和调节模式和二元工作旺盛感间的中介解释作用。第三,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实验研究和问卷研究,论证了主管支持/阻抑和自我调节会作为前因变量,影响二元工作旺盛感结论的稳健性。
其他文献
创业投资是为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融资的专业活动。创业投资机构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初创企业融资的空白,还能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加速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随着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缩小初创企业的融资缺口。中国作为全球创业投资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投资的创新驱动作用,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政府创投基金的发展。由于不同所有权类型的创业投资在投资动机、投
学位
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启动卖空机制,首批允许90支股票被卖空,占A股股票数量的5.04%。截至2019年底,融券标的股票共有1738只,占A股比例达46%。融券余额也从2010年末的0.11亿元上涨到了2019年末的137亿元。从我国融券标的数量和融券余额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卖空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入卖空机制的初衷是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促进股票的流动并防止负面信息累积引起股价崩盘
学位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接着将绿地投资这种模式作为具体例子,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地投资的促进效应,以及企业内部特征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对这种促进效应是否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系列的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这一积极的效应显著且稳定存
学位
业绩承诺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是改善并购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资产估值泡沫,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同时督促标的公司管理层勤勉尽职,缓解代理成本问题。基于业绩补偿承诺频繁运用于并购活动中,有必要考察业绩补偿承诺发挥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因此本文利用借壳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优势,对直接做出承诺的主体即借壳公司进行了研究,探讨业绩补偿承诺的积极意义和具体补偿安排的影响,论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位
自2014年重启IPO,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虽然未对发行价上限做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上,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形成了不成文的发行价格管制,即IPO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不高于23倍。IPO发行价格管制会导致上市企业不能募集到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相匹配的资金规模,出现融资不足的现象,进而对企业上市后的股权融资选择和股权融资效率产生影响。  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2009-2018年进行首次公开
学位
本文以2011-2018年沪深两市进行股份回购的公司为样本,研究股份回购所产生的股票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从股份回购目的来看,只有以提升公司价值为目的或回购股份以用于员工激励的回购可带来积极的市场反应,且回购规模越大,市场反应越积极。从回购进程的不同时段来看,股份回购引起的积极市场反应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回购初期和回购进行阶段的市场反应是积极的,回购完成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不再显著大于零。此外,本文
学位
近年来,股权质押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实施股权质押的比例较高,一旦股市剧烈波动就会带来股权质押爆仓风险,相关股东也会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因此股权质押所带来的风险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对外发出公司前景良好信号以此稳定股价的一种常见手段。2018年《公司法》重新修订,放宽了对股份回购的限制条件,掀起公司股份回购的热潮。将二者联系起来观察,可以发现同时实
学位
在特定的技术范式下,组织惰性会抑制企业实施根本性的创新活动。企业能否克服组织惰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阻碍作用,取决于克服其惰性的成本大小。当企业对某项产品或业务依赖较高时,这种依赖关系可能会通过组织惰性与成本机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组织惰性的视角,分析了企业依赖核心产品的程度与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帮助公司提升创新的有效性和效率,继而提升公司价值。本文经过实
学位
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资本往来关系,构建反映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中地位的价值链权力指数(或度量指标),并探讨其对企业融资行为、资本结构决策以及公司绩效的影响。经典理论往往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视角解释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企业营运资本的结构很大程度是由企业
学位
近年来,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迅速的扩张,来自世界各国的产消者不断地涌入到共享经济的服务提供活动。这些通过分享个人闲置资源来为其他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消者逐渐成为影响共享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在理解产消者服务及其与消费者参与到底呈现哪些关系方面,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均相对匮乏。为了弥补该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动机、机会和能力模型(MOA)、社会交换理论、适应性绩效理论和国际营销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