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资本往来关系,构建反映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中地位的价值链权力指数(或度量指标),并探讨其对企业融资行为、资本结构决策以及公司绩效的影响。经典理论往往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视角解释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企业营运资本的结构很大程度是由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的。本文将价值链权力定义为应付账款减去应收账款的差额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这一指标越大,代表企业占用上下游企业资金的能力越高,反映出企业相对较强的竞争力。利用这一指标,本文分别探讨了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其外部融资负债、公开债务融资、银行贷款融资以及公司绩效的影响。
专题1研究了价值链权力对企业外部融资负债的影响。根据定义,价值链权力指数较高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商业信用。这样,企业流动资产,甚至一些长期资产都可以通过免息的商业信贷来偿还。因此,本文预计价值链权力较高的企业,外部融资性债务需求较低。实证结果显示,价值链权力越大的企业,融资性负债的比例越低,这一结果在不同特征的企业中均成立。这一发现表明价值链权力较高的公司较少使用融资性负债,并倾向于使用无成本商业信贷进行融资,同时也证实了商业信贷与融资性负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专题2和专题3分别研究了价值链权力对企业具体债务融资行为(包括公开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影响。企业价值链权力越高,一方面表明下游客户的采购欠款较少,体现了其对下游客户相对话语权;另一方面表明上游供应商对其有较强的依赖性,体现了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这样,在价值链中具有较高权力的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能力来扩展销售和控制成本,并更有保障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现金流。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债权人,他更愿意为更高的价值链权力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包括更大的融资规模,更低的融资成本以及具有较长期限的债务融资。同时,在价值链中拥有更大权力的公司在选择债务融资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这样,价值链权力的限制本质上是一个经验问题。
专题2使用企业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数据探讨了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债券融资规模、发行成本以及债券融资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在所有样本中,企业价值链权力大小与公开债券融资便利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但对于小规模、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价值链权力越大,债券融资的规模越大、债券发行成本越低。这一结果表明,价值链权力有助于帮助小规模、成长性高的企业在公开债券市场上获得成本较低、规模较大的债务融资。有趣的是,小规模、高成长企业的价值链权力越大,债务融资中短期债务的比例越高。虽然长期债务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小的续约风险,但短期债务成本更低。因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时,价值链权力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未来续约风险,企业不用太担心短期债务到期后的流动性风险,因而选择了较低成本短期债务。
专题3使用企业银行贷款的数据探讨了企业价值链权力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融资规模、发行成本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整个样本,价值链权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贷款规模,并且显示只有大规模企业的银行利率才显著降低。这一结果表明,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更加关注大企业,价值链权力的作用仅在规模较大、经营稳定的企业才被银行认可。此外,价值链权力对银行贷款的期限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本文还进一步通过企业财务绩效的差异揭示了价值链权力影响的经济后果。具有较高价值链权力的小规模、高成长企业,财务绩效更好。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实际意义:第一,尽管价值链权力较高的企业,外部债务融资性需求并不高,但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地位为其在公开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便利。这一效应对于规模较小、未来成长性更好的企业尤为明显。第二,公开市场的债权投资人在小企业的投资上更看重价值链权力的价值,而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整体上偏爱大企业,而不太重视小规模高成长企业价值链权力中所反映的信息。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往文献大多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和商业信贷的使用角度探讨了企业营运资本的结构,而本文则基于营运资本结构,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相对地位的价值链指数,并深入探讨了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对企业真实经营影响的研究。第二,本文的研究为价值链权力会影响企业债务融资便利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价值链权力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债券融资发行成本、增加债券融资的规模。第三,本文的研究指出价值链权力对不同类型的债务融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公开债券融资中,小规模、高成长性的企业从价值链权力中的获利更大;而在银行贷款中,尽管价值链权力整体上有助于提升企业银行贷款规模,但其在降低贷款成本的作用仅在经营稳定的大企业中才显著。
专题1研究了价值链权力对企业外部融资负债的影响。根据定义,价值链权力指数较高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商业信用。这样,企业流动资产,甚至一些长期资产都可以通过免息的商业信贷来偿还。因此,本文预计价值链权力较高的企业,外部融资性债务需求较低。实证结果显示,价值链权力越大的企业,融资性负债的比例越低,这一结果在不同特征的企业中均成立。这一发现表明价值链权力较高的公司较少使用融资性负债,并倾向于使用无成本商业信贷进行融资,同时也证实了商业信贷与融资性负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专题2和专题3分别研究了价值链权力对企业具体债务融资行为(包括公开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影响。企业价值链权力越高,一方面表明下游客户的采购欠款较少,体现了其对下游客户相对话语权;另一方面表明上游供应商对其有较强的依赖性,体现了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这样,在价值链中具有较高权力的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能力来扩展销售和控制成本,并更有保障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现金流。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债权人,他更愿意为更高的价值链权力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包括更大的融资规模,更低的融资成本以及具有较长期限的债务融资。同时,在价值链中拥有更大权力的公司在选择债务融资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这样,价值链权力的限制本质上是一个经验问题。
专题2使用企业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数据探讨了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债券融资规模、发行成本以及债券融资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在所有样本中,企业价值链权力大小与公开债券融资便利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但对于小规模、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价值链权力越大,债券融资的规模越大、债券发行成本越低。这一结果表明,价值链权力有助于帮助小规模、成长性高的企业在公开债券市场上获得成本较低、规模较大的债务融资。有趣的是,小规模、高成长企业的价值链权力越大,债务融资中短期债务的比例越高。虽然长期债务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小的续约风险,但短期债务成本更低。因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时,价值链权力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未来续约风险,企业不用太担心短期债务到期后的流动性风险,因而选择了较低成本短期债务。
专题3使用企业银行贷款的数据探讨了企业价值链权力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融资规模、发行成本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整个样本,价值链权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贷款规模,并且显示只有大规模企业的银行利率才显著降低。这一结果表明,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更加关注大企业,价值链权力的作用仅在规模较大、经营稳定的企业才被银行认可。此外,价值链权力对银行贷款的期限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本文还进一步通过企业财务绩效的差异揭示了价值链权力影响的经济后果。具有较高价值链权力的小规模、高成长企业,财务绩效更好。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实际意义:第一,尽管价值链权力较高的企业,外部债务融资性需求并不高,但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地位为其在公开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便利。这一效应对于规模较小、未来成长性更好的企业尤为明显。第二,公开市场的债权投资人在小企业的投资上更看重价值链权力的价值,而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整体上偏爱大企业,而不太重视小规模高成长企业价值链权力中所反映的信息。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往文献大多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和商业信贷的使用角度探讨了企业营运资本的结构,而本文则基于营运资本结构,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相对地位的价值链指数,并深入探讨了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对企业真实经营影响的研究。第二,本文的研究为价值链权力会影响企业债务融资便利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价值链权力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债券融资发行成本、增加债券融资的规模。第三,本文的研究指出价值链权力对不同类型的债务融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公开债券融资中,小规模、高成长性的企业从价值链权力中的获利更大;而在银行贷款中,尽管价值链权力整体上有助于提升企业银行贷款规模,但其在降低贷款成本的作用仅在经营稳定的大企业中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