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与钙形态的关系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退耕还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氯仿熏蒸和改进的BCR连续提取等方法研究表层(0~20cm)和底层(20~40cm)土壤(SOC)、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DOC)以及不同形态钙(酸溶态钙、可还原态钙、可氧化态钙、残渣态钙)的含量及分布情况,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与SMBC的关系(即微生物商:qMB=SMBC/SOC)以及SOC、SMBC和DOC与不同形态钙的关系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表层与底层SOC含量分别在14.38~38.59g·kg-1与12.42~28.23g·kg-1之间,平均为29.97g·kg-1与20.02g·kg-1,均以乔木林地最高,退耕还草地最低,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水田>果园>旱地>退耕还草地。(2)6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与底层的SMBC含量在121.36~355.30mg·kg-1与102.40~228.30mg·kg-1之间,平均为219.30mg·kg-1与157.52mg·kg-1,均以乔木林地最高,旱地最低,表现分别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果园>水田>退耕还草地>旱地与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果园>退耕还草地>水田>旱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与底层可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在20.71~40.05mg·kg-1与14.73~24.25mg·kg-1之间其中,平均为30.83和20.59mg·kg-1,上层以水田(40.05mg·kg-1)最高,退耕还草地(20.71mg·kg-1)最低,底层以灌木林地(24.25mg·kg-1)地最高,以乔木林地(为14.73mg·kg-1)最低,表现分别为水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果园>旱地>退耕还草地与灌木林地>果园>旱地>水田>退耕还草地>乔木林地;本研究的qMB介于0.50%~1.22%之间,表层以果园最高,为1.22%,旱地最低,为0.50%,底层以灌木林地最高,为0.89%,水田最低0.50%;相关分析表明,表层与底层的SMBC与S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水田、旱地、果园、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退耕还草地表层土壤4种钙形态含量总和依次为:7.02g·kg-1、10.91g·kg-1、0.68g·kg-1、8.42g·kg-1、6.73g·kg-1和3.77g·kg-1,其中,酸溶态钙含量占到钙形态比率最高,为60%左右,可还原态钙含量占到钙形态比率较高,为25%左右,可氧化态钙和残渣态钙加起来不足钙形态的20%,4种不同钙形态的含量高低顺序为酸溶态钙>可还原态钙>残渣态钙>可氧化态钙,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钙形态的含量,但对各形态的比例无影响。底层土壤钙形态平均含量低于表层,但其分布规律与表层相似。(4)在表层土壤中,SOC与酸溶态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残渣态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可还原态钙和可氧化态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MBC与残渣态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酸溶态钙、可还原态钙和可氧化态钙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底层土壤中,SOC与可氧化态钙和残渣态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酸溶态钙和可还原态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MBC与可氧化态钙和残渣态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酸溶态钙和可还原态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层与底层的DOC与4种钙形态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为了掌握喀斯特区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以及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的关系,提升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微生物学机制的认识。本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区典型石灰土为供试土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覆盖率与传输速率不断提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之一。同时,由于恶意软件开发门槛的不断降低,以及安卓系统自身的
钢筋网作为地下洞室围岩重要的支护结构,最大程度上能够阻止地下洞室围岩发生较大的变形,可有效地保障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但是,当前钢筋网承载能力的评价以及设计主要基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木在造纸和建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木本植物(包括毛白杨)维管组织中次生木质的发育是木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研
在烃类蒸汽裂解制乙烯反应中,炉出口气中往往含有微量的乙炔等杂质。在生产乙烯下游产品聚乙烯的反应过程中,使用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非常容易因为乙炔聚合堵塞其孔道,导致催
干旱和盐分等渗透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抵御渗透胁迫能力对于实现高产优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应答渗透逆境的小麦NF-Y家族转录因子基因TaNFYB-A13和T
大直径单圆双线盾构隧道是穿越长大水域时地铁区间隧道的优选方案之一。与单圆单线隧道相比,单圆双线隧道存在列车会车工况,动荷载更大且作用持时更长。目前对单圆双线隧道穿
天然黄土沉积形成过程中,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会产生大孔隙架空结构体系。黄土的特殊结构是决定其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随着西部地区发展,在黄土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实
公铁两用钢桥因铺装厚度薄、支撑体系特殊、使用环境复杂等特点,其公路桥铺装体系随服役时间积累,维养工作难以避免。然而公铁两用桥的铁路无法中止运行,因此公路桥实施钢桥
我国盐碱地分布极为广泛,其土壤中富含盐分。大量盐分颗粒被风吹离地面落在绝缘子表面后,绝缘子污闪事故概率增大,极大地影响了盐碱地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我国电力系统绝